巴恩斯也选择了持球突破,因为他的投篮稳定性连阿里扎都不如。
面对协防的德安德烈.乔丹,马特.巴恩斯侧过身体护球,横着走了两步后跃起攻框。显然,他在模仿LBJ的螃蟹步。对持球不稳的锋线球员来说,这确实是突破过程中护球的好方法。
但马特.巴恩斯显然没有学到精髓,他的步伐变化没有LBJ那么丰富。所以跃起后便被德安德烈.乔丹候个正着,篮球被直接大力抽飞!
“双方的防守都太出色,普通球员根本没有机会!”迈克.布林解释,“现在,就看林奇和科比谁能在极端条件下进更多的关键球。”
林奇和科比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几乎掌控了两队的全部得分, 31岁的老牌巨星与23岁的年轻传奇以极其血腥的方式争夺着这个联盟的话语权。
比赛僵持到了最后54秒,科比突破造成泰森.钱德勒犯规,站上罚球线。
麦迪逊广场花园爆发出令人胆寒的嘘声,试图扰乱这位关键先生的节奏。
此时尼克斯领先2分,如果科比罚球失误,哪怕一次,尼克斯都将在绝命时刻占据优势。
在这片“篮球麦加”,无数巨星都曾在如此重压下折戟:吉尔伯特.阿里纳斯的关键罚球不中,就曾助燃林奇季后赛生涯的首记绝杀。
勒布朗.詹姆斯、卡梅隆.安东尼、德维恩.韦德、德克.诺维茨基、剃姆.邓肯他们无一例无,都曾在这种时刻,被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嘘声干扰。
但科比.布莱恩特,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凝视着篮筐。
没有飞吻,没有舔舐手掌这些惯用的小动作,甚至没有一丝多余的调整。
接球、扬手、投篮——两记干净利落的罚球应声入网。
嘘声变成了叹息,比分被再度扳平!
那一刻,科比与林奇过往的对手们划清了界限。他所带领的洛杉矶湖人,也迥异于曾经在这里落败的任何球队。
他们绝不会自己浪费机会,想赢,除非林奇亲手杀死他们。
两罚稳稳命中后,科比锐利的目光扫向林奇,一字一句清晰地砸在地板上:“我不会在关键时刻被任何人击败。”
这近乎狂妄的自信,此前只在公牛队的23号身上出现过。
菲利普.桑德斯的暂停哨声骤然响起,中断了两人的对峙。
所剩不多的时间、对方状态爆棚的当家球星首战胜利的分量压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穹顶之上,无比沉重。
每一个尼克斯球迷都下意识攥紧了拳头或衣角——这不仅是一场胜利之争,更意味着他们是否拥有打破湖人可怕统治的可能。
菲利普.桑德斯为林奇设计了一套无球战术,旨在帮助他避开包夹,或是在防守形成合围前争取到那一线宝贵的出手空间。
关键时刻,球星们通常更倾向于持球终结比赛,因为无球跑动意味着更高的失误风险,毕竟终结之前,还多了一个接球的环节。
但史蒂夫.纳什的存在,让尼克斯几乎无需担忧球能否安全送达林奇手中。
暂停结束,比赛重燃战火。尼克斯并未选择压节奏,而是果断执行了既定策略。
林奇在错综复杂的无球掩护中带着KG兜圈子,史蒂夫.纳什运筹帷幄,目光仿佛在俯视整个半场。
终于,林奇用一个反跑甩开了穷追不舍的凯文.加内特。
马特.巴恩斯见此情形立刻换防,继续追击林奇。
纳什注意到了换防的马特.巴恩斯,但还是果断把球传了出去。
马特.巴恩斯内心窃喜,因为篮球近在咫尺,他感觉自己完全可以将球断下。
他孤注一掷,整个身体向前飞扑,手臂竭力伸展,连指尖都在拼命前够!
他发誓,在所有两人及以上的对抗性运动中,自己从未如此渴望能再伸长几寸。
可最终,他的指尖距离篮球还是差之毫厘。
篮球的飞行轨迹仿佛经过精密计算一般,完美绕过了他的手指,稳稳飞入林奇手中。
这就是史蒂夫.纳什的价值所在。
林奇接到篮球的瞬间,马特.巴恩斯立即急停,抬手干扰。
但林奇非常冷静,他并没有接球后立即投篮,而是等马特.巴恩斯提起重心时轻盈后撤了一步,拉开一丝宝贵的空间,面对巴恩斯和KG实质上已经没用的干扰从容出手。
篮球离手,划破长空。未等其钻进网窝,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球迷已然高举双臂。
直到篮球入网,所有人瞬间跳了起来。
“球进!多么惊险又关键的一球!林奇将分差拉开到2分,纽约之王没有交出比赛的主动权!”迈克.布林呐喊着,他和其他人一样兴奋,但心中依然在担忧。
他非常清楚,这个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蛇不会善罢甘休。
比赛时间还剩下40秒,湖人并未暂停比赛,贾森.基德控球前行。
尼克斯并未对基德进行夹击,给他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