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东汉之乱世黄巾 > 第371章 先入神都者为王

第371章 先入神都者为王(1/2)

    二女见其笔走龙蛇,苍劲有力,状若苍松,势如滔海,文气贯注,笔力强劲,大为震撼。

    其文铿锵有力,激昂顿挫,言辞犀利,情感恳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把汉之“恶”描述得淋漓尽致,文笔和刀剑一般,笔笔都写得激荡人心。

    其恶行在于赋役加重,刑法增酷,敛收钱物,征添工役,筹办劳力。

    文章又言武临兴仁义之兵,以明德于四海。

    此诏一出,必然传遍四方,引起天下震动。

    以将军之圣贤,有甲兵之众,据数十万精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依民众之愿,河北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

    天下初遭劫难,俊雄豪杰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以河北为本,取兖州、关中之地,怀黎明之德,深拱辑让,则天下百姓相率而朝北矣。

    而武临兵起博陵,转斗逐北,直下邯郸,乘其势力,威震天下。

    然汉朝其兵困关外、并州之间,追太行山而不能进,一年于此不前,锐气挫于险阻,粮食不得转运,百姓疲惫,无所归命,已初显败势。

    故以本将军之所料,非天下圣贤者,其势固不能息天下之祸。

    张宁身形颤抖,颤颤巍巍,翕然而起,眼中闪烁金光,赞叹道;“好手笔,旷世逸才也!

    当真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

    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本姑娘何德何能,亲手腾誉檄文,亹亹而谈,言言精奥。

    可真是天下雄文,旷古文章,愿助将军斡旋天地,补缀乾坤,荡平暴政,重修社稷,剿除奸党,真乃天下幸甚。

    宁愿以身执笔,拓印威名,传檄四方,梳明民智,理治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定当不辱使命!”

    “先入神都者为王!”

    数天内,讨汉檄文如狂风暴雨般席卷九州,就连乡村孩童都能朗朗上口。

    宇内骇然,争相传颂。天下目光聚齐河北,武临即将提兵南下,黄巾与朝廷最后一战,当今之时,汉之命运悬于巨鹿。

    武临为胜则汉亡,朝廷胜则天下平荡。

    巨鹿,沙丘平台,张曼成、彭脱升升起大帐议事,二人皆情绪激动的听侍卫大声朗读檄文。

    当听闻武临承诺先入神都者为王,其帐下将领均是目光炽热,群情激奋,心情澎湃。

    而两位渠帅皆战意凛然,杀心四起。

    恨不得现在就剿灭巨鹿汉军,严兵整甲,血流成渠,荡平汉贼,三世通狱,挥兵西进,叩门关中,直捣神都。

    管亥率六万大军入驻平乡,自从撤离巨鹿,他每日里精神萎靡,毫无斗志。

    除了寻欢作乐,与歌姬饮酒外,对天下大事置之不理,关门谢客,不问世事。

    数日前,邯郸传来波才兵败身死消息,管亥心中大骇,整日里茶饭不思,忧心忡忡,遣散了歌女舞姬,严格约束部下,城中瞬间风声鹤唳。

    他每天都提心吊胆过日子,生怕皇甫嵩领兵东出攻打平乡,一连数封求援信发往临城,催促武临即刻南下。

    这一日,武临让张宁腾抄檄文发便各地,管亥阅览之,精神大震,仰天大笑,立即号令卜己、郭太、卞喜等将领升堂议事。

    管亥独自一人在高堂上来回踱步,神情激荡,不时大笑,不时沉思不语,口中不断念叨着;

    “先入神都者为王!”在场将领皆不明白情况,卜己见管亥表现奇特,率先开口问道;

    “渠帅,召集末将等人先来所为何事,莫非临城发兵了,我军即将进兵巨鹿?”

    等待少许,管亥这才想起还有正事,立即正襟危坐,眼中却掩藏不住笑意,

    “不错,武临不日南下,我军蜗居任县许久,不可坐以待毙,此大战怎能缺席,此乃千载难逢机遇。

    若能顺利扫荡河北汉军,大军顷刻间渡过黄河威胁巨鹿,洛阳唾手可得,汉朝即刻覆灭,裂土封王指日可待!”

    郭太却是心有余悸,一想到波才数万大军毁于一旦,自己等人不过六万兵马,如何能抵御汉朝精良之师,

    不由担忧道;“渠帅,可别忘记了波才之惨败,武临将军可有点明何日发兵,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皇甫嵩虽然葬送最为强大精兵,可各州郡兵卒也不可小视,应当谨慎应对,需见机行事,避免身死道消,壮志未酬。”

    闻言,管亥脸色一沉,喜悦之情荡然无存,默然不语,显然是在计较利弊,有些心有余悸道:

    “此言非虚,汉军依旧势大,当以保存自身为上。

    可此时圣女檄文传遍天下,我军身处巨鹿不可逃脱,与武临捆绑于一条船上,唯有拼死一搏,方能=杀出一条生路。

    不是汉军灭,就是我等义军消散,如此言论不可在论,避免落人口舌,影响军心,连累日后计算功绩。”

    管亥虽然对波才突然战死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