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伪君子 > 第316章 民

第316章 民(1/2)

    “能拖几天是几天吧,万一其反应过来也没办法,只能徐徐而战了”

    那位说陈牧为什么死活不出战,如此拖延是怕了?

    当然不。

    那是兵力不够?

    是,也不是。

    这次兵分两路,杨仝所率守城的五路军战损极大,可去讨伐吉王的八万人却几乎未损,又加了四路人马,可谓兵强马壮。

    虽然平原野战未必是其对手,可在这个河谷地带,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战力,士气,粮草通通不是问题,之所以拒不出战,原因只有一个,陈牧想搞一把大的!

    他始终没忘自己那个全歼的计划。

    前些时日郭桓给出最大的拒绝理由,就是太原盆地太大,蒙古骑兵来去如风,根本无法围战,然而如今事情有些玄妙的变化。

    自从从宁武回师后,陈牧就撒出了海量的探子,如今消息已经渐渐传了回来,蒙古大军这次是将所有缴获的物资以及虏劫的百姓,尽数带了过来,沿着汾河整个大军绵延百余里,后方最远处还在娄烦县境。

    这就让陈牧那颗心又活了过来,他已经调了张之极四万人部南下太原,韩晃朱然所部两万北上,如果他能将彻辰汗精锐托在此处,未尝不能建此奇功!

    陈牧坐在公案之后,手指在扶手上不住轻点,呢喃道

    “彻辰汗呐,你可是黄金家族后裔,可千万别走呀”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你越怕什么,事就越往那边发展。

    陈牧能看出的战机,彻辰汗如何能不晓得,听文来台吉回话后,这位蒙古大汗终于熄了借道宁武的心思,怀揣着满心的不甘,丝毫未曾停留,当日便掉头回军。

    静乐城中的陈牧得知消息,喟然长叹:“天不助我呀”

    既然蒙古人退了,剩下的便是调动各部围追堵截,这种事陈牧可就抓瞎了,故此他将军权彻底交给了郭桓,命其率军出征后,自己则忙活起了其他的事。

    各地的军粮征调,官员的任命,有功将士的叙功,战死者的抚恤,有罪者的惩处,百姓的安抚恢复民生......

    因为陈牧在静乐,这个小小的县城,一时间成为了整个山西的政治中心,一道道命令通过山间小路,传达各地。

    叛贼肆虐,鞑子横行,有志反抗者,并非陈牧一人,并非静乐一地。

    大同边军附逆,千总钱朗不愿从贼,带部下两百人出逃后死守怀阴县,最终城破而亡。

    山阳县城被围,县令赵韬战死,县丞孙武率众民众死守,最终成功等到了援军。

    全家被杀后,镖头沈杨聚众数百,不断袭击蒙古游骑,最终落入圈套,力战而亡。

    堾县县令从贼,其女楚环年方十六,姿色无双,席间以一柄发簪刺死了吉王手下大将田楷后从容赴死。

    七峰山上有座玉真观,观主清河道人领着十二弟子下山,协助官军守城,战后仅剩最小的徒弟明净一人..............

    在这个突然到来的大乱之中,从官府到民间,反抗的力量从未断绝。

    无数人舍生忘死,无数人以一腔热血,铸就了陈牧个人的赫赫功名。

    陈牧不会让他们的血白流,一份份叙功表,发往朝廷,发往了内阁,发往了皇帝的案头。

    景运帝连夜看罢,心中激荡不休,透过那浓厚的墨迹,仿佛能看见那各个不屈的身影。

    “大明,是朕的大明,也是千千万万百姓的大明”

    “朕此一生,绝不负天下,绝不负百姓”

    ……

    诸事驳杂,千头万绪,陈牧每日忙的脚不沾地,叫苦不迭。

    终于这一日,他等来了要等的人。

    韩晃来了!

    这位山西布政使,一路翻山越岭来到静乐,看着那依旧驳杂的城墙和远远便迎来的年轻巡抚,心中之复杂,难以用语言描述。

    他还记得初见陈牧的模样,年轻人的面上满满的都是小心与谨慎,周身都散布着因被赶出京城的颓废。

    不过短短半年,人事已非。

    世间奇遇,莫不如也。

    陈牧远远便迎了上来,数步外更是率先一躬到底:“韩公.....”

    话未说完韩晃便面色大变,慌忙翻身下马,赶紧双手相搀,随后退后一步拜道:“抚台折煞下官了,岂敢受此大礼”

    陈牧执其手,赞道:“韩公受命与危难之际,率众冒死突围,一路血战,终为朝廷留下山西半壁,乃有大功于国,当受的起这一拜”

    话锋一转,微微压低声音有道:“更何况陈某在山西半年,承蒙您老照顾,小子并非不知感恩之人,自当以礼相待”

    韩晃老脸一红,多少有些心虚:“抚台谬赞了,不过为官本份罢了。”

    他率领太原将士撤退这事,功过其实很难定,至少据他所知,朝中御史对他弃城而逃的指责,就从来没停过。

    如今有了陈牧的背书,算是放下了心头大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