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74章 送史大人一件袍子

第74章 送史大人一件袍子(1/2)

    【大明崇祯历史知识第十四题: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临时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向各王公大臣们募饷凑集军费,请问作为皇后父亲的国丈周奎捐献了多少银子?】

    “啥,国丈周奎,我记得国丈不是田国丈吗?”当听到这道题的时候,洪武时空的老朱想起了哪个将陈圆圆送入宫中的田国丈。

    “看来四弟当时说得没错,这个田国丈就不是什么正经国丈。”

    晋王朱棡在一旁搭着话道。

    “很有道理,常言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当年杨国忠不过是杨贵妃的堂兄弟就敢以国舅之称,出来一个敢以国丈自称的妃子之父也是正常的?”

    听了朱棡的话,老朱一下子就又想到了自己朝中几年前发生的事情:

    “当时咱封了几十个公侯,结果有些侯爵就敢自称千岁,气得咱不得不下旨只有朱家的王爷才能称之为千岁,臣子再称千岁就是僭越!”

    【A七百两】

    【b七千两】

    【c七万两】

    “堂堂一个国丈,国难当头怎么也得拿出七万两来吧?”

    崇祯时空洛阳的福王暗自猜测道。

    虽然作为福王,崇祯的亲叔叔,如果碰上崇祯募捐,他是一文钱也不敢拿出来,免得落得一个唐王朱聿键般的下场。

    “但那周奎可是崇祯的老丈人,周皇后的亲生父亲,帮着崇祯就是帮自己?”

    “要不然,等着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再说,周奎跟本王不一样,他拿出多少钱,还用担心有言官弹劾他?”

    --

    然而,就当北京城内的周奎自己都觉得多少要意思一下的时侯,天幕中又放出了第四个答案.....

    【d一文没掏,还赚了七千两】

    “啥?虽然我觉得这个答案太不可思议,但我为什么会觉得就是它了呢?”

    一时间崇祯时空的462人都觉得只有这个答案才是最正确的。

    不管是崇祯、还是薛国观这些朝廷官员对于周奎这个人的人性实在太熟悉了。

    就连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这些人,虽然他们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周奎这个人,但他们却无比熟悉明末从上到下各级官员的品行。

    --

    “以他们的德行,干出这种事情,一点也不意外?”

    正在商洛山中喝着酒、吃着羊肉火锅的李自成对着刘宗敏发起了牢骚。

    “想当年,在米脂的时候,陕北大旱,县令号召富户们捐款捐粮,结果乡里的丁举人不仅没拿出一文钱,还将其他人捐的钱粮私放了高利贷.......”

    “是啊,当时你我借了高利贷,还不上。丁举人就让人将你给抓了起来,戴上几十斤的重枷,楞是要拷死你......”

    “是啊,要不是刘叔带着几十个穷乡亲实在看不下去了,杀了丁举人,我跟二叔现在恐怕......”比李自成小不了几岁的闯营勇将李过也在一旁叹息了起来。

    --

    【第十四题正确答案是d一文没掏还赚了七千两】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国库仅剩2300两白银,连守城士兵的炮膛都填不满铅弹】

    【崇祯放下帝王尊严,恳求群臣捐饷。国丈周奎,这位皇后的父亲,先是哭诉家中“只吃发霉米”,最终仅捐出三千两白银】

    【然而这三千两白银也并非他自己所掏,是他的女儿周皇后因为担心自己父亲一文不捐让崇祯皇帝太难看】

    【特意将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万两白银派人送给了周奎,希望他能够做一个榜样,带头捐出这一万两白银】

    “我c,我已经将他们想得很坏了......但没有想到,他们可比我想得还要坏?”

    谷城下的张献忠刚刚亲手杀了几个这段时间不断向自己勒索的朝廷官员。

    他的两万大军在这段时间一直没闲着。他从天幕出来的那一刻就明白,招安这条路对自己已经堵死了,不管未来如何,都得提着脑袋跟崇祯干一场了。

    就在起兵之际,张献忠特意将所有向自己勒索的朝廷官员名单以及银子数目写在了告示之中,甚至还特意说明只有倪元璐没有拿过自己一文钱。

    但此时,看到崇祯老丈人周奎的所作所为仍然是大吃一惊。

    --

    “这样的朝廷不亡于流寇,也得亡于建虏?”

    本来就因为前面扬州十日直播有些动摇的扬州富商们又怀疑了。

    “看来崇祯那里是指望不上了,咱们只能等着崇祯亡了,然后跟着史可法大人......”一个扬州大盐商说道。

    “是啊史大人可是清官,又有能力,只要他肯.......”另一个商人附合道。

    “就怕南京弘光帝那帮人也是换汤不换药?”第三个商人发愁地说道,“如果有那帮人,就算有十个史可法,难道不就是多几道金牌的事儿吗?”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