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66章 多尔衮的功绩

第66章 多尔衮的功绩(1/2)

    【大明崇祯历史知识测试第九题:以下哪一项是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最大历史功绩?】

    -

    随着天幕中这道题一问,朱棣就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这就跟他的征北大将军一样,恐怕又是一个玩梗的题。

    果不其然......

    【A消灭大明残余势力,统一台湾】

    【b削除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

    【c收复牙克石,将罗刹国势力驱逐出黑龙江流域】

    【d告诉后世男人,带娃的女人不能娶】

    -

    “看来十四弟干得不错呀!父汗也可以九泉之下螟目了?”

    皇太极也不得不赞扬了一句多尔衮。

    虽然自己的妃子下嫁了多尔衮,自己的儿子也成了多尔衮的儿子,但皇太极似乎并没有将它当太大一回事儿。

    或者说也只有皇太极这样的狠人才能打天下......

    想一想也是连洪承畴这个外人都能舍得出去自己的妃子,更何况多尔衮毕竟是自己的弟弟,怎么也不算便宜了外人。

    “只是这个罗刹人,前一段时间就有黑龙江索伦部落报告过,他们长着黄头发、手中的火枪很锐利,人种非常凶残,甚至饿极了连人肉都吃.....”

    “如果不是我大清要专心对付关内的大明,朕早就想派一支劲旅灭了他们了,这一回恐怕也要留给十四弟了?”

    对于第三个答案,皇太极只是想了一想,就没再多想了,毕竟与中原的花花世界相比,黑龙江那种苦寒之地,根本不值一提。

    -

    “啥,俺们关宁军还是被满清给消灭了?不过也是,要是我当皇帝,那些帮我打江山的人也要秋后算帐?”

    还在宁远的吴三桂看到自己未来的命运并不美好,但也没想太多.....

    毕竟作为出生入死的军人,每天都将脑袋挂在裤腰上,想不了太远的事情。

    “伯爷,我估计崇祯皇帝不会再派兵去锦州给祖大帅解围了,也不会再给咱们关宁军发饷了?您得早做打算呢?一没有了粮草和军饷,咱们这万把人恐怕很快就散了。”

    正在吴三桂发愣之时,一旁的方国相对他分析着目前的严重局势。

    “是啊,可我还是不想投降清军,大不了回山海关,那怕是当炮灰,上风波亭,也总好过......”

    吴三桂很想说,自己也想回北京城看一看——“那个陈圆圆到底有多漂亮,居然可以让自己留下一个冲冠一怒的风流名声?”

    “只要大帅您能够这么想,我们兄弟就跟定你了。反正都是给人卖命,都是一个死,为什么不能让祖宗坟头光彩一些呢?”另一个吴三桂手下大将咬牙切齿地说道。

    从关宁军成立以来,这二十多年,就一直跟着满清的八旗干,双方死在对方手中的人甚至比目前的关宁军总兵力还要多好几倍,要是一下子突然投降了满清,这对于绝大多数关宁军人来讲,可是非常难受的。

    “好,既然大家都这么想的,那我现在就给崇祯皇帝上奏,将我们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崇祯皇帝愿意每年补给我们这一万军人再加上两万家眷的粮饷,我们就在宁远与清军死战到底.....”

    “毕竟山海关前不能没有宁远作为前哨。要是崇祯皇帝下定决心放弃宁远,那我们就带着家眷撤回山海关......”

    吴三桂的话其实一点底气也没有,因为他知道——

    “崇祯皇帝也好,朝廷中的大臣也罢,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关宁军的,甚至生怕关宁军成为了满清的带路党?”

    “这种情况下,恐怕我吴三桂真就只能战死在宁远了,只希望崇祯皇帝看在我们还有一点用途的份上,能够每年给拔点粮饷,否则......”

    -

    “看来这个多尔衮才是我大明的死敌啊,可惜去年他破关,如果当时我们能够将他留下就好了?”还在湖方督战的杨嗣昌有些后悔了。

    两年前,为了实现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他坐视卢象升战死,坐视多尔衮席卷河北、山东四十余万人畜而去。现在想一想,还真是挺傻的。

    -

    天幕之下,每个人都在想着心思,就是没有一个人去想那个答案,或者说对大多数来讲,答案是非常确定的——

    洪武时空的老朱、崇祯时空的崇祯都认为答案只能是第一个消灭大明残余势力,至于那个什么台湾,他们似乎连名字都不知道——

    “大明还有这个地方吗?”不怪他们不知道,如果答案中将台湾换成小琉球可能会更让人明白?

    -

    “我怎么感觉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呢?恐怕这一次答案是第四个.....”

    范文程又抬头看了一看天,他总感觉只有第四个答案才是最正确的。

    “太后下嫁多尔衮,福临要给他十四叔叫爹,这.....这绝对是权臣的顶峰了,恐怕多尔衮未来不会有好下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