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众臣听闻楚尘此言,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感激,似是为楚尘的宽宏大量而感动;有的则眼神闪烁,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丞相林正风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王爷深明大义,我等定当追随王爷,为楚国的改革与发展尽心尽力。” 他微微低头,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楚尘微微点头,目光在众臣身上一一扫过,说道:“如今楚国面临诸多挑战,内有吏治之弊,外有他国威胁。唯有上下一心,方能振兴楚国。”
“王爷所言极是。” 御史大夫王康接口道,“只是改革之事,牵涉甚广,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楚尘心中明白,王康这是在委婉地表达对改革的担忧,或者说是对改革速度的异议。他微笑着回应道:“王大人所言有理,改革的确不能一蹴而就。但有些积弊已久的问题,若不尽快解决,楚国恐将陷入更深的困境。本王会把握好分寸,循序渐进。”
此时,户部尚书李源站了出来,一脸忧虑地说:“王爷,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今国库空虚,这是个大难题啊。”
楚尘轻轻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李大人,国库空虚的问题,本王也在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开源,鼓励商业发展,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节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杜绝浪费和贪污现象。”
李源微微点头,却又说道:“王爷,鼓励商业发展谈何容易,如今各地关卡林立,商税繁重,商人叫苦不迭,若要开源,恐怕还需先整顿商税制度。”
“嗯,李大人说到点子上了。” 楚尘赞许地看了李源一眼,“本王会命人着手调查各地商税情况,制定合理的商税政策。但这也需要各位大人的配合,尤其是各地的官员,要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执行。”
众臣纷纷应诺。然而,楚尘却注意到,有几位大臣的表情略显敷衍,似乎并不看好这些改革举措。
退朝后,楚尘回到王府,心中仍在思考着朝堂上的种种情形。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虽然表面上众臣对他的提议没有强烈反对,但暗地里的阻力恐怕不小。
“来人,去把林风叫来。” 楚尘对身边的侍从吩咐道。
不多时,林风来到王府书房。他一进门,便看到楚尘正坐在书桌前,眉头微蹙,盯着桌上的地图出神。
“王爷,唤我何事?” 林风恭敬地问道。
楚尘抬起头,示意林风坐下,然后说道:“林兄,今日朝堂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虽然大家表面上都支持改革,但我能感觉到,有些人并不是真心的。”
林风微微点头,说道:“王爷明鉴,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不过,只要王爷下定决心,我等全力支持,定能克服困难。”
“嗯,我相信你和其他几位支持改革的大人。” 楚尘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只是,我们要防着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我需要你帮我留意朝堂上各位大臣的动向,尤其是那些对改革态度暧昧的人。”
“王爷放心,我会安排人手密切关注的。” 林风说道。
“还有,关于太子之争,我总觉得最近有些不寻常。” 楚尘停下脚步,目光深邃,“楚王虽然对我委以重任,但太子之位始终悬而未决,这让各方势力都有了想法。我担心有人会借改革之机,挑起事端,以达到他们争夺太子之位的目的。”
林风神色凝重地说:“王爷所言极是。如今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支持。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被他们利用。”
楚尘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本王一心为楚国的未来着想,不想卷入这太子之争的漩涡,但有些事情却由不得我。我只希望,无论谁最终登上太子之位,都能以楚国的利益为重,继续推行改革,让楚国繁荣昌盛。”
“王爷宅心仁厚,若能登上太子之位,定能带领楚国走向辉煌。” 林风由衷地说道。
楚尘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林兄,切莫乱说。如今最重要的是推进改革,稳定局势。至于太子之位,一切都要看楚王的旨意。”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林风便告辞离开了王府。
楚尘站在书房窗前,望着林风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想着:“楚国的未来,就看这一步了。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都不能退缩。”
与此同时,在二皇子的府邸中,二皇子楚炎正与他的谋士们商议着对策。
“今日朝堂上,楚尘那小子提出的改革方案,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好事。” 楚炎一脸阴沉地说道。
他的谋士之一,赵宇说道:“殿下不必担心,改革看似美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在暗中煽动一些大臣反对改革,制造混乱,让楚尘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