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 > 第114章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第114章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1/2)

    “嗯?徐大人有何吩咐?”王老御史有些意外。

    “这卷宗……太过语焉不详了。”徐锋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判断,“诸多关键之处,皆是寥寥数语带过,甚至相互矛盾。仅凭这些,莫说查案,便是理清头绪都难。看来,还是得亲自去苦主家中问询一番,方能知晓些许实情。”

    这卷宗,简直就是一本糊涂账!记录的都是些皮毛,关键的人证、物证几乎没有,倒像是有人刻意抹去了痕迹。

    镇国侯府,果然手眼通天!

    王老御史闻言,浑浊的眼中陡然射出两道精光,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徐大人,这……这卷宗少说也有数千言,你……你这就看完了?”他指着那叠竹简,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这年轻人,看书也如他考场答卷一般神速不成?

    徐锋微微颔首,神色平静。

    “回老大人,这些竹简看似繁多,实则记述之事颇为简略,字句之间,颇多重复冗余。加之下官自幼读书,过目尚可,已尽数阅毕。”

    他并未提及阅读系统之事,只将功劳归于“过目尚可”,这已足够惊世骇俗。

    王老御史怔怔地看着徐锋,半晌才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着胸中的郁结与一丝惊喜。

    “好!好一个‘过目尚可’!老夫钻研经史数十载,也未曾见过似你这般神速之人!不愧是皇上亲点的文状元!这等才思敏捷,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激动得老脸泛红,原本的些许担忧此刻已化为浓浓的期盼。

    “事不宜迟!”王老御史猛地一拍大腿,原本的疲惫一扫而空,眼中重新燃起斗志,“走!老夫这就带你过去!再点上两个机灵的小吏随行,也好有个照应!”

    当徐锋与精神矍铄的王老御史并肩走出档房,身后还跟着两名被临时指派,尚有些不明所以的小吏时,殿院那几位“同僚”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他们看着王老御史那副打了鸡血般的模样,再看看徐锋那平静如常的神情,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疑与不解。

    “这……这是什么情况?王老头怎么……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

    刘铭喃喃自语,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看完了?就这么点功夫,那堆积如山的竹简就看完了?吹牛也不打草稿!”

    胖御史撇了撇嘴,满脸的不信。

    “哼,我看他是根本没看懂,又不好意思说,便想着去苦主那里碰碰运气罢了!等着吧,这一去,保管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那尖嘴猴腮的御史依旧坚持己见,语气中带着浓浓的酸意。

    他们目送着徐锋一行人远去的背影,心中的幸灾乐祸非但未减,反而因为这份“看不透”而增添了几分莫名的烦躁。

    徐锋自然不知身后那些人的龌龊心思,此刻他正跟着王老御史,穿过几条繁华与破败交织的街道,来到长安城南的万年县一处略显偏僻的坊市。

    这里巷陌狭窄,屋舍低矮,与皇城根下的巍峨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一扇斑驳的木门前,王老御史停下了脚步。

    “吱呀——”

    木门被拉开一道缝隙,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眼中布满血丝的老汉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门外的众人。

    当他的目光触及王老御史和徐锋身上的官袍时,那本就浑浊的眼神中,瞬间充满了戒备与一丝难以掩饰的畏惧。

    “几……几位官爷,又有何事?”

    老汉的声音沙哑干涩,透着一股深深的疲惫与不安。

    徐锋心中了然。

    果然,这眼神,这语气,绝非寻常百姓见到官差的反应。

    看来,镇国侯府的‘安抚’工作,确实做得相当‘到位’,怕是早就有人上门‘恩威并施’过了。

    王老御史面容严肃,沉声道:“老丈,我等乃都察院御史。今日前来,是为令正被镇国侯世子杨怀卿当街纵马撞伤一案,尚有些许情由,需向你当面问询查证。”

    徐锋一听这话,心中暗道一声:“不好!”

    王老御史为人正直,却到底久在官场,说话依旧带着官腔,这“问询查证”四字一出,在这等敏感时刻,无异于火上浇油!

    果不其然,那老汉闻言,脸色骤变!

    原本的警惕与畏惧瞬间被一股强压的愤恨与绝望所取代,他猛地将门拉开一些,枯瘦的身体挡在门口,声音也拔高了八度,带着一丝歇斯底里的味道。

    “杨怀卿?什么杨怀卿?!俺们不认得什么杨怀卿!官爷!你们一定是找错人了!俺家老婆子……俺家老婆子那是自己不小心摔的!不关旁人的事!不关任何人的事!”

    他双目赤红,额上青筋暴起,仿佛下一刻就要扑上来拼命一般。

    “俺们没什么好说的!你们快走!快走!俺们这里不欢迎官老爷!”老汉挥舞着手臂,便要将门重重关上,口中更是凄厉地喊道:“老婆子!老婆子还在床上躺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