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烹制这些种子,部落里的人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有些人直接将种子放在火上烤,然而,在丘陵地带生火是极其危险的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熊熊大火,席卷整个平原。所以,即使烤成焦炭的种子变得酥脆,没有了果壳的艰涩口感,这种方法还是被魁果断地否决了。
经过一番摸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他们将这些种子放在石板上,用石块反复碾压、砸、滚等动作,以此来去除种子的外壳。当一颗颗黄澄澄的种子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满怀期待地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些种子竟然甘甜无比!
对于长期过着茹毛饮血生活的人们来说,这种独特的滋味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他们感到格外新奇和满足。
当人们终于找到食用种子的方法后,如何获取更多这类种子的问题就成为了首要任务。魁意识到这一点,他迅速召回了那些曾经尝百草的族人,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众人围坐在一起,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每个人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他们最终成功地打造出了一种名为“耒耜”的工具。
耒耜的出现,让土地的翻整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人们可以用它来翻动土壤,为种子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将种子撒入翻整好的土地中,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果实的诞生。
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终于,种子长成了麦穗,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然而,面对这丰收的景象,人们却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养护这些麦穗,导致收成并不理想,甚至比之前收集来的还要少一些。
尽管如此,魁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尝试,而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将新收成的种子和采集来的种子都保留下来,以备后续的种植。
同时,魁还注意到一些族人由于失去了猎杀能力,或者本身就没有这种能力,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他心生怜悯,决定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在丘陵附近圈起一块地方,作为他们的生活区域。
为了确保这个区域的安全,魁带领大家在外围建设起坚固的防御工事。然后,他们在工事内使用耒耜大量翻整土地,开始这一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尝百草的队伍付出大量的时间,甚至生命来观察这些种子获取地该植物的生长特性,然后口口相传的按照这些知识开始了最开始的种植,但是成效也不大,每年的其后大致相同,但是实际却是相差极大,再说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因此,次年的收成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也难以彻底替代牛兽的价值。
如此,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当一场野火将该年种植的所有植物化为灰地的时候,人们对于种植的心思就要彻底凉下去的时候,魁却是欢欣鼓舞的组织所有人点燃篝火,在这片遍布危急的地方举行了最为原始的祭祀。但时魁的想法很简单,相对于野火造成的伤害,没有足够食物的危机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其次,祭祀的想法他由来已久,是他送一个个族人去尝百草,当然,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但是经年累月之后,死在他面前的人可以说不可计数,再这场野火的灾难下,他却是十分怀念起义无反顾为了族群生存献出生命的手足、兄弟,救在这种悲伤的时间,让他们一起将自己的生活告诉为了他们现在生活牺牲的人们。这次祭祀在后世被称为“火祭“或者‘野祭’,取因野火焚麦而举行的意思,后世秋后社火或者祭祀、庙会的传统,有些就是根植于此。
在这场祭祀之后,魁意外的得到天道功德的加持,掌握了火的能力,因此,后世尊称魁为炎帝。在这片过火后的土地上,人们在魁的鼓励之下继续种植,意外的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收成,不仅可以基本满足整个连山部落的所需,还有剩余。这极大的鼓舞了连山部落的信心,在若干年后,他们的种植带来的收益逐渐取代了猎杀牛兽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族人自发自愿的开始种植。魁更是在野火的启示之下,总结出刀耕火种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族群的人口开始爆发式的增长,短短几年之后人口竟然不可思议的达到两万以上这样恐怖数字。与之相邻的部落开始有意识并入部落,并对连山部落的称谓也进行了变更,被尊称为神农部落。魁也因此被所有人称为神农氏,与有巢氏、燧人氏并称上古三大氏族。
广成子对于有熊部落的教导,尤其时粗浅的法术的传授,让有熊部落的势力有了极大的扩张,当他们不断吸纳零散的人族进入部落的同时,有熊氏的部落结构变得越加稳固,势力范围内的妖、兽都被他们驱赶或者制成食物储备,可以奉养更多的人族,洞穴居住可以短时间保持食物新鲜的特点让他们的扩张有序而缓慢,但是日进一寸之下,很快就和同样疯狂扩张的神农氏接壤。这也是广成子有意为之,如果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