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灯光照在三人身上,庄子神情平和又庄重,蔺且一脸崇敬,一旁的徒弟则懵懂又好奇地听着。师徒三人畅谈古老智慧,似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庄子的见解、蔺且的求知,在茶香与灯光交织中,仿佛一幅古朴又深邃的画卷徐徐展开,承载着对天地、对智慧无尽的探寻。
蔺且轻手轻脚,给庄周续上茶水。热气袅袅升腾,茶香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庄子抬眼,目光投向窗外天空悠悠云朵。云卷云舒,似在诉说着无尽的奥秘。他微微眯起双眼,开始娓娓讲述:“稍次的境界,有人觉得有‘物’存在,可万物都有其限制。这便是第二等级。处在这一等级之人,已能感知环宇之中天地万物的存在。他们眼中,天地万物浑然一体,没有明显的彼此之分,没有生硬的界限阻隔,一切都和谐共生,如同自然谱写的一曲悠扬乐章。”庄子喝口茶,“而第三等级,认为天下有‘物’,物与物之间有界限,却没有绝对的是非之分。他们看待世界,多了几分包容,少了些偏执的评判。”
庄子盘腿席地,身旁矮几上,灯火明亮,清茶冒着袅袅热气,与竹简的陈旧气息交织。他接道:“至于第四等级,已然认识到天地万物有着清晰的分类,彼此有别。不仅如此,还衍生出是非、善恶、优劣的差异。这第四等级的出现,恰是‘道’逐渐衰落的缘由。人们内心的私欲,如野草般肆意疯长,一点点侵蚀着‘道’的纯净。恰似老子所言,学习之时知识不断累加,追求大道却要减少执着。知识越积越多,对大道的领悟与践行,却可能不进反退。一旦是非分明,‘道’便悄然隐匿。究其根源,不过是个人的喜好在作祟。”
两位学生静静地望着庄子,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敬仰。他们沉浸在庄子的话语里,如干涸的土地渴望着甘霖。
庄子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昭文,那古代的琴师,琴艺精湛绝伦。可后来,他却不再弹琴。为何?因为他终于领悟到,弹琴之时,发出一个声音,便意味着失去其他声音。唯有住手不弹,五音方能俱全。‘物’的隐匿,并非仅仅是个人喜好所致……”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