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新的圣旨,再次从宫中发出。
正式宣告,成立“皇家格物院京城分院”。
分院的选址,定在了京城西郊的一片皇家官地之上。
其主要职责,便是攻克那由张修撰最新提出的、旨在提升帝国陆路运输能力的“陆地蛟龙”项目。
工部尚书刘庸,依旧担任总的“监正”,负责统筹全局。
而风头正盛的吴国舅,则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分院的“副监正”,全权负责“陆地蛟龙”项目的日常督造和具体实施。
这个任命,让吴国舅一系的人马,都感到了巨大的胜利和狂喜。
在他们看来,他们已经成功地,从张家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身上,硬生生地,掰下了一只最肥美的鸡腿。
只要他们能将这“陆地蛟龙”造出来,那泼天的功劳,便会尽数归于吴家。
届时,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将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很快,京城分院的营造,便在吴国舅的亲自监督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排除异己”。
他以“刘尚书年事已高,不宜操劳”为由,将这位总监正,客客气气地,供在了公事房里,剥夺了其对项目的实际插手权。
他又以“京城重地,无需外人”为名,婉拒了张家要派遣核心工匠,前来协助的好意。
转而,将所有分院内的关键职位,都安插上了自己的亲信和门客。
这些人,或许在官场钻营之上,是一把好手。
可在“格物之学”上,却都是一群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这造东西,有何难的?”
吴国舅对着他手下的这群“草台班子”,意气风发地说道。
“不就是些个铁疙瘩木头块嘛。”
“圣上让本国舅来管,那是信得过本国舅。”
“你们都给本国舅用心去造,将来,功劳簿上,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整个京城分院,都沉浸在一种贪功冒进、外行指挥内行的狂热氛围之中。
对于这一切,远在青石村的张大山,只是付之一笑。
他严格地,履行着自己作为“格物院总督造”的职责。
当京城分院的第一份、要求提供“陆地蛟龙”核心部件的公文,送抵青石村时。
张大山立刻下令,让铁牛和柱子,全力配合。
于是,一箱又一箱,由青石村工坊用最好的合金钢、以最高的精度打造出来的、崭新的蒸汽机核心部件。
便被“青石快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运往了京城。
一同被送去的,还有那份由张大山“亲手绘制”的、关于“陆地蛟龙”原型车的总装图纸。
当吴国舅和他的团队,欣喜若狂地,打开这些箱子时。
他们看到的是,上千个奇形怪状、闪烁着金属光泽的、他们前所未见的精密零件。
有大大小小的齿轮,有长短不一的连杆,有粗细各异的管道,还有那个结构复杂的、被密封起来的“气缸活塞”总成。
而那份总装图纸,更是画得极其“写意”。
上面,只标注了各个部件大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
至于每一个部件之间,应该用多大的力矩来拧紧,应该留出多少分的“公差”,以及最重要的——它们之间,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安装顺序”。
图纸之上,一概,没有说明。
“国舅爷,您看,这……这零件也太多了。”一个负责组装的工匠,看着那满地的零件,头皮发麻。
“怕什么。”吴国舅大手一挥,“这图纸上,不是都画着吗?”
“照着图,给本国舅,一个个地,装上去就是了。”
“我倒要看看,离了他们张家,咱们还真就造不出一台铁车了。”
于是,一场充满了灾难性的“瞎指挥”和“想当然”的组装工作,便开始了。
他们不知道,那根最关键的曲柄轴,必须在安装好飞轮之后,才能与活塞连杆相连。
他们也不知道,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阀”,其配重铁砣的安放位置,是经过了精确计算的。
更不知道,那气缸的密封,需要用到一种由张家特制的、混了石墨粉的润滑油膏。
他们只是野蛮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一个个精密的零件,强行地,组装在一起。
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次组装,他们将一个关键的齿轮,装反了方向。
导致整个传动系统,当场卡死,崩碎了好几个昂贵的齿牙。
第二次组装,他们没有使用特制的润滑油膏,就强行将活塞推入气缸。
导致那原本光滑如镜的气缸内壁,被划出了数道深深的伤痕,彻底报废。
第三次组装,他们总算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