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沉思片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说道:“无论如何,都必须试一试。但我也不会让百姓白白付出,待战事结束,朝廷定会给予补偿。我以我的名誉担保!”
于是,林震毅然下令在保定府范围内强征粮草和其他物资。士兵们开始挨家挨户地征集,一时间,保定府内鸡飞狗跳,一片混乱。百姓们虽然心中充满不满,但在士兵们的强制下,也只能无奈地交出家中仅有的存粮。许多百姓眼中满是愤怒和无奈,有的甚至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这一行动引发了更大的问题。许多百姓对军队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他们私下里纷纷抱怨,对军队的态度变得极为恶劣。一些百姓甚至开始主动帮助苏明博的探子传递情报,希望借此摆脱军队的压迫。
而在军中,一些士兵也对强征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他们看着百姓们无助的眼神,心中充满了不忍,士气愈发低落。整个军队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士兵们训练时不再有往日的热情,行军时也显得无精打采。
与此同时,保定府内的一些官员,对林震强征物资的行为极为不满。他们担心这样会引发民变,影响自己的仕途。于是,他们联名写了一封奏折,派专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弹劾林震行事鲁莽,不顾百姓死活,强征物资,恐将引发保定府的动荡不安。
在京城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大臣们早朝时便收到了弹劾林震的奏折。一时间,整个朝堂议论纷纷,大臣们各执一词。
户部尚书刘世贤率先站出,他眉头紧皱,满脸忧虑地说道:“陛下,林震强征物资一事,实乃鲁莽之举。保定府连年天灾,百姓生活艰难,此时强征,无疑是雪上加霜。若因此激起民变,那局势恐将失控,还望陛下明察。”
然而,兵部尚书王渊却神色严肃地反驳道:“陛下,林震将军此举虽有不妥,但也是无奈之举。大军粮草告急,若无粮草,前线战事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如今敌军压境,我们不能因一时之仁,而误了国家大事。”
吏部尚书张秋合也点头附和道:“是啊,陛下。林震将军向来忠心耿耿,此次强征想必也是为了战事考虑。只是方法欠妥,还望陛下能予以指示,让将军妥善处理此事,既能保证大军粮草,又不致激起民变。”
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林震的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既要保证前线战事顺利,又不能寒了百姓的心。沉思良久后,皇帝缓缓开口道:“林震将军为了战事,其心可鉴。但强征之举,确实可能引发民变。传朕旨意,令林震将军在保证战事的前提下,尽量安抚百姓,不可激起民愤。同时,户部尽快调配一些粮草物资,运往保定府,以解燃眉之急。”
众大臣纷纷领命。只是,这旨意传到林震手中还需时日,而此刻的林震,已然带着大军继续前行,朝着那充满危险的井陉关进发。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林震依然决定继续前进,穿越井陉关。林震并非对潜在的危险毫无察觉,他深知井陉关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于是,他派出了多支斥候队伍,提前仔细探查井陉关一带的情况。
然而,苏明博早有准备。数月前,苏明博就通过天机阁,花重金贿赂了林震军中一名亲卫,让其暗中传递情报。得知林震派出斥候后,苏明博精心策划,利用热气球在远处制造出虚假的行军迹象,成功误导了斥候的探查方向。同时,他还安排手下提前小心翼翼地清理了井陉关附近伏兵的所有痕迹,使得林震的斥候一无所获,最终回报称井陉关并无异常。
此时,在太原的苏明博,正通过热气球密切注视着林震大军的一举一动。他敏锐地察觉到,井陉关将是这场战局的关键转折点,是困敌的绝佳之地。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王猛率领游骑兵,趁着夜色的掩护,如幽灵般悄然前往井陉关附近潜伏。
这游骑兵所使用的手雷,同样是苏明博秘密研制的成果。这些手雷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材料稀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手雷的外壳采用特殊的金属制成,坚固耐用,内部填充了威力巨大的火药,一旦引爆,能产生强大的杀伤力,爆炸范围足以让周围数丈内的敌人非死即伤。
同时,他命鲁密铳小队在关隘的险要地形处设下埋伏。这鲁密铳乃是仿造奥斯曼式火绳枪精心制成,射程约150米,装填时间约1 - 2分钟,适合阵地战。为了发挥其最大威力,苏明博特意安排鲁密铳小队采用三列轮番射击的战术,以保持持续的火力压制。
林震大军缓缓向井陉关靠近,狭窄的道路两侧,山峰如刀削般陡峭,夹峙而立,仿佛一双双冷峻的巨擘,要将这支队伍无情碾碎。士兵们行进在这如巨兽之口的关道中,心中满是恐惧与不安。他们抬头看着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那是一座座随时可能倒塌的牢笼,将他们困在其中。队伍中开始弥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