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32章 企业法颁布

第32章 企业法颁布(2/3)

?”

    人群里,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货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大伙先别急,听我给你们讲讲。

    这注册公司呢,主要针对那些有固定铺面、长期经营的买卖人。

    像咱们这些走街串巷、没个固定摊位的小本买卖,按道理是不用注册的。你们想想,要是连咱都要注册,这朝廷也管不过来呀。”

    众人听闻老货郎这番话,原本紧绷的神情纷纷缓和下来。

    卖菜的老李头长舒一口气,脸上的愁云散去不少,拍了拍大腿说道。

    “哎呀,原来是这样,可算把我这悬着的心给放下来了!我就说嘛,咱这天天风吹日晒,挑着担子卖菜的,要是也得注册,那可真没法活了。”

    一旁的小摊贩也跟着笑了起来,挠挠头说:“这下好了,不用操心注册的钱了,看来我这生意还能接着安稳做下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压抑沉重。大家一边讨论着未来的生意经,一边各自散去。

    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开始主动研究起《企业法》,盘算着如何在新规则下拓展生意。

    十月初七,税务局与市场监督局正式运营。

    市场监督局的差役们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手持官府印发的通告,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对尚未及时注册公司的商铺、作坊等进行提醒。

    “各位商户注意啦!《企业法》已颁行,还未注册公司的得抓紧时间,按规矩准备好材料去登记!”

    差役们扯着嗓子呼喊,声音在热闹的街市中回荡。

    在繁华的前门大街,一家经营瓷器生意的店铺,老板正忙着整理货架,面对上门提醒的差役,一脸惊讶:“这就开始实行啦?我还想着再观望观望呢。”

    差役耐心解释道:“老板,这可是朝廷新规,早点注册,往后经营也更安心,受律法保护,可别耽误了。”

    琉璃厂的书画作坊里,师傅们正在专心创作。

    差役走进作坊,向作坊主说明来意。作坊主皱着眉头,有些犹豫:“注册公司要准备的材料不少,我这一时半会儿还真凑不齐。”

    差役赶忙安抚:“您别着急,按要求准备,有不懂的随时去衙门问,这是登记流程和所需材料清单,您先看看。”

    还有些商户心存侥幸,试图拖延。

    大栅栏附近一家布庄老板,对差役敷衍道:“知道了知道了,过几天就去。”

    差役严肃地说:“老板,这可不能马虎,要是逾期不办,可是要按《企业法》处罚的。”

    市场监督局的监管人员还在各大集市、商业区张贴告示,详细说明注册的重要性和逾期不注册的后果,希望能引起这些商户的重视。

    与此同时,还鼓励百姓举报未注册经营的商户,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一时间,京城上下对《企业法》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截止十月底,已有120余家颇具规模的商号注册公司,1500多家小店也完成了个体户登记手续。

    然而,仍有大量商户企图蒙混过关。

    一些小商铺老板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生意小,衙门未必能一一查到,便对注册一事置若罔闻,照常经营。

    在东四牌楼附近的一条胡同里,有家小小的杂货铺,老板每次看到差役路过,就赶紧躲进里屋,假装不在。

    有一次,差役实在忍不住,走进店铺询问,老板还满脸堆笑地打哈哈:“这两天忙着进货,实在抽不出空去办注册,过两天,过两天肯定去!”

    还有些商户对新规不以为意,认为是朝廷多此一举。

    在西直门附近的一家打铁作坊,作坊主脾气火爆,面对上门提醒的差役,直接说道:“我家几代人都这么打铁营生,从来没听说过要注册什么的,不就是想多收钱吗?我才不干!”

    差役耐心解释,强调这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商家权益,可作坊主依旧不为所动。

    此前,市场监督局已多次公示,明确告知京城内的商户,自十一月开始,所有尚未完成注册登记的商户,必须依规停业整顿 。

    随着十一月的钟声敲响,这项规定开始全面落实,整个京城都被这场商业整顿的风暴所席卷。

    一队队差役身着整齐的制服,怀揣着盖有鲜红官印的停业整顿通知书,迈着坚定的步伐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在王府井大街,一家经营多年、声名远扬的绸缎庄老板,满脸抗拒,双手死死抓住店门,不愿让差役张贴通知书,大声叫嚷。

    “我这生意做了这么多年,向来本本分分,凭什么说关就关!”

    差役们神情严肃,毫不退缩,义正言辞地回应:“这是朝廷新规,所有商户一视同仁,谁都不能例外。”

    双方僵持不下,引来了众多路人围观。最终,在差役们强硬的态度和坚决的执行下,通知书还是稳稳地张贴在了店门上,绸缎庄老板只能满脸不甘地松开手。

    菜市口附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