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72章 开封府尹的为官之道

第172章 开封府尹的为官之道(1/2)

    “慢着!”

    李孝寿喊住正要退下的张彪,眼神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把孙有财和那凶徒,关进府衙最深处的地牢,加派三班人手,十二个时辰不间断轮值看守!”

    “没有本府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连一只苍蝇都休想飞进去!”

    “告诉那些看守,这两人若是少了一根头发,或是莫名其妙死了、疯了,本府先剥了他们的皮,再拿他们全家来抵命!听懂了吗?!”

    “听懂了!卑职亲自带领最可靠的心腹去看守!”张彪冷汗涔涔而下,但语气坚定如铁。

    而后,便连滚带爬地出去布置各项事宜了。

    签押房内,只剩李孝寿一人独坐。

    死寂的氛围如厚重的幕布,将他紧紧笼罩。

    唯有他粗重的喘息声,与窗外愈发尖锐刺耳的蝉鸣交织在一起,更添几分压抑。

    他疲惫地闭上双眼,手指不自觉地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仿佛这样就能驱散那如影随形的头痛与焦虑。

    这案子,于他而言,犹如一道无解的难题。

    查,极有可能会触怒圣眷正隆的朱家,引来他们疯狂的报复。

    但不查,便是公然违逆如今风头正劲、如日中天的定王,直接开罪于他,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两头都如同烫手山芋,无论怎么选都讨不到好。

    不过,查是一定要查的。

    只是凡事都得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尺度。

    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这点左右逢源、权衡利弊的本事还是有的。

    “朱家……”

    李孝寿独自坐在案前,喃喃低语,声音低沉得如同从幽深谷底传来,透着一丝的苦涩。

    他的嘴角微微扯动,勾勒出一个满是无奈的弧度,好似被命运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来人!”

    话音刚落,一个心腹幕僚便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他身形轻盈,脚步落地无声,垂手而立,宛如一尊沉默的雕像,静候着李孝寿的吩咐。

    “备一份……措辞务必恳切的拜帖!”

    李孝寿的声音低沉而疲惫,仿佛每一个字都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颓然。

    “送去朱家在汴京的府邸。”

    “你就说……开封府李孝寿,因醉仙楼失火一事,孙掌柜不慎卷入其中,本府对此深感遗憾,特此通报一声。”

    “切记,措辞要含糊其辞,似是而非,但……一定要让对方隐隐约约感受到本府的难处与压力。”

    “是,东翁。”

    那幕僚瞬间心领神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微微颔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他心里明白,府尹这般做法,是在打算动手彻查之前,先给朱家递个消息,表明自己实属无奈之举,并非刻意要与朱家过不去。

    他只盼着朱家能有所察觉,继而有所动作。

    最好是自行把那些可能暴露的痕迹处理得干干净净。

    又或者……朱家能凭借自身势力,向上面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定王那边改变态度,松口不再追究此事。

    幕僚领命后,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而李孝寿整个人好似被抽去了脊梁骨,颓然瘫回椅中。

    他目光呆滞地望着房梁上那精美的彩绘藻井。

    往日里,这些图案于他而言,是权柄与威严的象征,是他在官场纵横捭阖的底气所在。

    可此刻,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里。

    它们在他眼中却渐渐变了模样,扭曲成了一张张满是嘲讽的鬼脸,好似在无声地讥笑他的狼狈与无奈。

    这闷热得如同炼狱的签押房,恰似一个巨大无比的蒸笼。

    热气从墙壁、地面蒸腾而起,将整个空间填得满满当当。

    而他,就如同那即将被架在炽热火炉上炙烤的祭品,被命运的无形大手紧紧钳制,无处可躲。

    只能默默承受着即将到来的煎熬。

    ......

    汴京·朱府别院。

    同一时刻,在汴京内城的一座府邸深处。

    这座府邸低调中尽显奢华,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的不凡身份。

    朱家在汴京的主事人朱福正端坐在一张雕工精细的木椅之上。

    他动作舒缓而优雅,慢悠悠地端起一盏上好的建州龙凤团茶,轻轻啜饮,茶香袅袅间,似在品味着这片刻的闲适。

    他年约五旬,面容精瘦,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

    然而,这沧桑并未磨灭他眼神中的锐利。

    按年岁而论,他乃是朱勔的兄长。

    虽非嫡出,但在朱家却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如今,他稳坐汴京,掌管着朱家在此地的诸多事务,将朱家在汴京的产业与势力打理得井井有条。

    就在方才,一封来自开封府李孝寿、语焉不详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