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63章 父子间的博弈

第163章 父子间的博弈(1/2)

    “至于其九族之属……务必依律从重查办,交由三法司仔细核议、公正定谳。”

    “定要明正典刑,昭告于朝野之间,以儆效尤,使众人皆知律法之威不可犯!”

    “至于吴敏、王宗濋之流……”

    赵佶目光如寒星闪烁,语气森然,“即刻遣人锁拿下狱,不得有误!”

    “着令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此案,务必抽丝剥茧,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

    “凡涉事之人,无论官职高低、权势大小,皆一体严惩,绝不姑息纵容,以彰律法之公正严明!”

    “高俅府邸及其一众涉案人等,查封、圈禁、待审等诸般事宜,皆依你此前所奏之策办理。”

    “由你协同三法司共同执行,不得有丝毫懈怠。”

    “儿臣谨遵圣旨!定当殚精竭虑、竭尽全力,肃清朝中奸党,还朝堂一片清明,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赵桓只觉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巨石轰然落地,声音洪亮而坚定。

    至此,高俅已然被彻底钉死,吴、王二人亦锒铛入狱,此案大局已定,胜负已分!

    他一直追寻的“依法严办”之基调,如今已由皇帝金口玉言亲自定下。

    这绝非仅仅是对高俅一人的清算,更是对整个朝堂格局的一次雷霆万钧般的强力清洗。

    而他赵桓,无疑将成为这场惊心动魄清洗行动的执行者,亦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从此,他在朝堂之上也有了一丝声音,没有人敢小看他。

    赵佶微微颔首,脸上那丝震怒似乎平息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又落在了那两个贴着封条的金箱上。

    烛光摇曳,映照在金箱上,让它们显得愈发沉重。

    刹那间,殿内的气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拨动,变得有些微妙,隐隐有一丝期待在空气中蔓延。

    赵桓何等敏锐,瞬间便捕捉到了这细微至极的变化。

    他急忙上前一步,姿态谦卑恭敬,声音却带着恰到好处的“坦诚”与“为父分忧”的热切:“陛下容儿禀奏!此次查抄高俅私库,所得金银财货,数目之巨,实在令人咋舌。”

    “儿臣已严令封存,并详细造册登记,只等朝廷派员前来清点接收。”

    “然……”

    他话锋微微一顿,目光诚恳而专注地看向赵佶,满是关切,“儿臣深知陛下日夜为国事操劳,宵衣旰食,心系天下苍生,殚精竭虑,只为这大宋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此等不义之财,污秽不堪,若尽数充入国库,徒增诸多繁琐事务,更恐污了陛下圣听,扰了陛下清净。”

    他微微提高了声音,带着一丝“孝心”的急切与恳切,仿佛生怕赵佶拒绝:“儿臣斗胆,已于封存前,命人先行精心拣选其中成色最佳之金锭两箱。”

    “此物虽为赃款,然若熔炼重铸,或可为父皇添置些许雅致玩物,解颐圣心,稍慰陛下平日辛劳。”

    “此乃儿子一片赤诚孝心,恳请爹爹……笑纳。”

    言罢,他再次躬身,将姿态放得极低,尽显谦卑。

    赵佶的目光在那两个金箱上停留了更久,似在思索,又似在权衡。

    他脸上那丝因国事而起的阴沉和疲惫,在金光的映照下,似乎被冲淡了几分,神色也缓和了些许。

    他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那是一个介于满意与自嘲之间的微妙弧度,好似在自嘲自己竟也因这财物而动容,又似对赵桓的“孝心”感到满意。

    “呵呵……”

    赵佶轻笑出声,声音里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玩味,又有一丝被取悦后的舒坦。

    “桓儿,你有心了。”

    “朕知你素来恭谨,此等‘小事’,倒是难为你想得如此周到。”

    “小事”二字,他咬得略重,仿佛在告诉赵佶:你的心思,朕都明白。这金子,朕收了,你这份“孝心”,朕也记下了。

    他轻轻挥了挥手,姿态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师成,将桓儿这份‘孝心’,收入内库吧。”

    “高俅其余家产,着户部、刑部、皇城司共同清点造册,依律充公便是。”

    “奴婢遵旨。”

    梁师成连忙应下,指挥着几个小内侍,小心翼翼地抬起那两箱沉甸甸的金子,脚步轻盈而迅速,无声地退出了大殿。

    沉重的箱子被抬走,殿内仿佛连光线都亮堂了几分,空气也变得轻松起来。

    赵佶凝视着那两箱金子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之外,心情似被这离去之物涤荡,轻松了几分。

    原本的疲惫之态也悄然减退,重新显露出帝王应有的威严与沉稳气度。

    他缓缓将目光重新投向赵桓,眼神中多了几分难以捉摸的深意,开口道:“高俅已然倒台,殿前司都指挥使之位如今空缺。”

    “此职乃拱卫京畿之关键要职,关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