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56章 赵桓的筹谋

第156章 赵桓的筹谋(1/2)

    而如此一来,抄家所得究竟有多少兵刃、多少家资,全然由赵桓一人决断。

    在这场财富的分配与使用棋局中,他就是一位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顶尖棋手。

    对这笔巨额财富的流向有着不容置疑、绝对的决定权。

    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调配,皆在他的一念之间。

    况且,若将这笔数额庞大的钱财尽数交到徽宗手中,以徽宗一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作风,又怎会将其用于改善民生疾苦、造福黎民百姓呢?

    以徽宗往日的行径来看,这笔钱大概率会被拿去修建那劳民伤财、耗费无数巨资的艮岳。

    届时,大量百姓将被迫放下手中的农具,背井离乡,投入到那繁重的劳役之中。

    在烈日下挥洒着汗水,在鞭笞下忍受着痛苦,只为了满足徽宗一时的虚荣与私欲。

    又或者,徽宗会大肆采买太湖石等奇珍异宝,只为了装点他那奢华的宫廷,满足自己一时的玩乐之心。

    那些钱财,在他眼中不过是取乐的筹码,会在他无度的挥霍中如流水般消逝殆尽。

    正因如此,赵桓决定留下抄家所得的一半钱财,心中毫无愧疚与负担。

    他深知,这或许才是更为明智、更为利民的选择。

    他心中十分明晰,唯有这笔钱攥在自己手中,方能释放出其最大的能量,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价值。

    而他之所以毅然决然地留下这笔钱,实则是有着关乎全局、不容小觑的关键用途。

    就说那新烧制的琉璃吧。

    虽说还未经历市场的严苛考验,尚未在大宋中崭露头角、接受大众评判。

    但他却怀揣着十足的信心,坚信其定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再看那醉仙楼,如今早已是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每日里座无虚席,食客们往来不绝,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随着生意的日益兴隆,现有的店面规模已然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经营不断扩张的需求。

    无论是后续想要扩大店面,以容纳更多的顾客,还是提升装修档次,为宾客打造更为舒适、高雅的用餐环境,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

    但更为关键、迫在眉睫的,则是招兵、练兵之事。

    要知道,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那可是极为耗费钱财的。

    从战马的购置、喂养,到骑兵装备的采购、更新,再到日常的训练开支,每一项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

    赵桓眉头紧锁,在心中细细盘算着,招兵练兵所需的费用仿若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不断吞噬着钱财。

    然而,他心里清楚得很,这却是稳固自身根基、扭转历史走向的必由之路,容不得半点退缩与犹豫。

    回想起前日,徽宗赏赐了两百余匹战马。

    当时,他还为这赏赐感到欣喜。

    可细细思量下来,这点战马数量,对于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而眼下,还有一个更为棘手、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兵源。

    这三年来,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派人前往汴京城附近收揽流民,希望能从中招募到合适的士兵。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那些流民之中,正值壮年的男子少之又少。

    绝大部分皆是柔弱不堪的妇女,她们在生活的重压下早已没了往日的生气。

    还有的则是一些瘦得皮包骨头、眼神中满是迷茫的孩童。

    时光匆匆,一晃三年过去了。

    在这三年里,赵桓费尽心力地调养这些流民,为他们提供衣食、住所,盼着能从中挖掘出可用之才。

    当下,于他的庄子之中,每日顶着炎炎烈日,跟随王进挥汗如雨、勤学苦练的,仅仅只有二百余名少年。

    这些少年虽身材算不得魁梧雄壮,却透着一股坚毅之气。

    三年时光里,他们日复一日地操练,战场厮杀的本事已隐隐有了模样,初具雏形。

    但赵桓目光长远,心中十分清楚,这点成果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还远远达不到他的期望。

    距离他心中那支能够在烽火硝烟中纵横驰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能征善战之师,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还有无数艰难险阻尚在前方等待着他们去跨越。

    赵桓深知,欲速则不达,可局势如星火燎原,容不得片刻耽搁。

    当下这世道,恰似紧绷至极的弦,每一丝松懈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他怎敢有丝毫懈怠与迟缓?

    他必须快马加鞭,在这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的局势里,为心中那支梦寐以求的精锐之师,开辟出一条坚如磐石的路。

    赵桓微微蹙眉,在心底反复权衡。

    募兵一事,他思索良久,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王进,招募兵员不必再另寻他处,就在汴京城直接着手。”

    赵桓目光平和而坚定,语气里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