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34章 权谋交锋

第134章 权谋交锋(1/2)

    而这些文官,绝大部分之人,是只为自身私利。

    于国事却鲜少有真知灼见与切实可行的良策,如同朽木一般,难以担当大任。

    反观武将们,他们常年驻守边疆,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出生入死。

    对军事国防之事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与深刻的见解。

    所以,在这般形势下,赵桓深知武将们的价值与意义,自然对他们更为重视。

    赵佶听闻赵桓之言,目光中刹那间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带着几分欣慰道:“桓儿有此谦逊好学之心,朕心甚慰!”

    “这份虚怀若谷的胸怀,于你而言,实乃大善。”

    “好!便准你所请!”赵佶这一声应允,干脆利落,在垂拱殿内回荡。

    而那些武将听到赵桓的话语,则是目光灼灼地望着赵他。

    就好似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心中对赵桓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而站在文官之首位置的蔡京,原本欲出言阻止,话到嘴边却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万万没想到,徽宗赵佶竟如此爽快地答应了赵桓的请求。

    就在这一瞬间,蔡京不由自主地深深看了一眼赵桓。

    那目光中,有审视,有警惕,更有难以掩饰的忌惮。

    他深知,眼前这位年仅八岁的皇子,绝非池中之物。

    此前,赵桓在处置高尧辅毒害皇后一案时,行事果决,雷厉风行。

    那般杀伐果断的气魄,让朝堂上下为之侧目。

    而如今,在这朝堂之上,面对众多文武大臣,赵桓又展现出极为审时度势的一面。

    他敏锐地察觉到武将们微妙的情绪,巧妙地提出向将军们请教练兵之法.

    这一招不仅拉近了与武将们的距离,更是在无形中拉拢了人心。

    蔡京心中暗自思忖:这位皇子,若能顺利成长,没有半路夭折,未来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以他这般心智与手段,日后在朝堂之上,必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自己多年来在朝堂上苦心经营的局势,说不定会因他的崛起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到此处,蔡京的眼神愈发深邃,心中也暗暗盘算着是否应该改变一下策略。

    蔡京目光闪烁,心中念头急转。

    他意识到,若继续强硬反对,不仅可能触怒徽宗,甚至还会在与赵桓结下仇怨,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

    而这等局面,绝非他所愿见。

    权衡利弊之后,蔡京当机立断,迅速调整应对之策。

    只见,他脸上瞬间堆起一抹看似无比真诚的笑意。

    那笑容恰似春日里乍现的暖阳,却又隐隐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意。

    他向前迈出一步,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诚恳地说道:“官家圣明烛照,洞察秋毫。”

    “定王殿下,既有这般拳拳报国之志,又怀揣着如此谦逊好学之心,实在是我大宋之幸事,苍生之福祉啊!”

    言罢,他稍作停顿,又接着说道:“方才老臣一时心忧殿下年幼,怕殿下难当重任,言语间或有冒犯之处。”

    “如今细细想来,实在是老臣思虑不周,多虑了。”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中满是赞赏:“殿下欲向诸位将军请教练兵之法,这般好学上进、积极进取的举动,令老臣深感钦佩,五体投地啊!”

    “老臣以为,这于殿下而言,乃是提升自身能力、增长才干的绝佳良机”

    “于我大宋军队而言,更是提升战力、强军卫国的难得契机。”

    “若能借此东风,让我大宋军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乃我朝之幸,万民之福啊!”

    蔡京这一番言辞恳切、冠冕堂皇的话语,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殿内众人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令众人皆是一愣。

    而原本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瞬间缓和了几分。

    那些原本附和蔡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彼此交换着眼神,试图从对方的表情中寻找答案。

    一些心思缜密的官员开始暗自猜测,蔡京为何会突然转变态度。

    而这其中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

    而赵桓心中也不禁微微一惊。

    他深知蔡京这老家伙老谋深算,行事向来深不可测。

    而此番,突然转变的态度,其中必然暗藏玄机。

    不过,赵桓亦是城府颇深。

    他面上却不动声色,赶忙向蔡京躬身行礼道:“蔡相谬赞了!”

    “蔡相乃朝堂肱骨,经验阅历皆为吾之楷模,是吾学习的榜样!”

    “本王若有不当之处,蔡相直言便是,吾定当虚心受教,绝不反驳。”

    赵桓这番话,言辞恳切,将姿态放得极低,如同谦卑的学子向老师请教。

    既给了蔡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