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25章 赵桓求情

第125章 赵桓求情(1/2)

    那王老将军却是并未有挣扎的举动。

    只是缓缓闭上双眼,任由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恍惚之间,他似乎已经预见了大宋未来的命运。

    而一些文官们见状,嘴角浮起一丝得意的微笑,相互交换着胜利的眼神。

    几人整理了一下官袍,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就好似刚刚朝堂之上的纷争,不过是一场他们早已稳操胜券的棋局罢了。

    而赵佶怒气还未消散。

    他重重地坐下,红袍在他的动作下肆意散开。

    他眼含愤怒的环顾着殿内武将方向,声音冰冷:“今日之事,若有再提者,严惩不贷!”

    “这朝堂之上,当以朕的旨意为准!”

    赵佶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噤若寒蝉,无人敢再轻易开口。

    文官们那得意的微笑也渐渐收敛,重新摆出一副恭谨的模样,不敢再有丝毫逾矩的举动。

    至于武将们,虽心中或许有诸多不甘与愤懑,但在赵佶的威严之下,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情绪,默默承受着这股压抑的气氛。

    而此时,垂拱殿外,阳光被高耸的宫墙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洒在青石地面上。

    刘法已被拖至远处,杖责的闷响与他的闷哼声隐隐传来,每一声都似敲在殿内众人心头。

    而那位王老将军也被侍卫踉跄着架起。

    只是,那双有些浑浊的双眼满是悲愤。

    任由那两个铁甲卫士,将他拖向大殿之外。

    就在此时,一个少年身着一袭素色锦袍,头戴玉冠,身姿挺拔地立于殿外。

    他面容刚毅,剑眉下双目如炬,透着沉稳与坚毅。

    在听到,殿内赵佶那暴戾的怒吼与侍卫铁甲摩擦的声响。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忧虑如潮水般翻涌。

    然而,他清楚,此时不可莽撞。

    于是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儿臣赵桓,有要事禀报陛下!”

    他的声音在殿外回荡,显得异常清晰,同时也带着不容忽视的气势。

    而垂拱殿殿内,赵佶怒气尚未平息。

    在听到殿外赵桓的声音,心中不免一阵烦躁。

    他眉头紧锁,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朕今日已无心力听任何琐事,退下!”

    而赵桓站在殿外,并未因赵佶的拒绝而退缩。

    他双手抱拳,再次高声道:“陛下,此事关乎我大宋江山社稷!”

    “恳请陛下,准许儿臣入殿禀报!”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不卑不亢,字字句句皆透着对大宋的赤诚与担当,以及对此次禀报的执着。

    赵佶闻言,手中正欲端起的茶盏微微一顿,茶水在盏中泛起细碎涟漪。

    他抬眼望向殿门方向,那目光似要穿透厚重的门扉,看清殿外少年的神情。

    朝堂之上,原本如蚊蝇般嗡嗡作响的窃窃私语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扼住喉咙,戛然而止。

    空气仿佛被凝固了一般,静得能听见众人轻微的呼吸声。

    在这一瞬间,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而紧张,好似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沉闷。

    尤其是那些在朝堂中消息灵通、八面玲珑之人。

    他们本就善于察言观色、捕捉风向。

    此刻,更是极为默契地,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高俅。

    而高俅,面色一瞬间变得阴沉如水,眼底却不见慌乱。

    只有一抹冰冷的寒意如霜雪般蔓延开来。

    他目光如刀,冰冷地扫过望着那几人。

    那眼神似要将他们看穿,又似在警告他们莫要轻举妄动。

    高俅对此,显然早有准备。

    他清楚,昨夜之事一旦闹到朝堂之上,自己必将面临诸多非议与质疑。

    所以,早在来之前,他便已暗中安排好诸多事宜。

    同时,也与那些平日里交好的大臣暗通声气,准备在朝堂之上联手反击。

    “哼,赵桓小儿,以为拿出些所谓的证据便能将我扳倒?简直是痴心妄想!”

    高俅心中暗自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那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官家,皇子尚且年幼,行事多半思虑不周!”

    “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孩童岂能知晓其中利害,还是莫要让他扰乱朝堂秩序。”高俅快速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而赵桓在殿外听到高俅这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高声道:“高殿帅此言差矣!”

    “吾虽年幼,但亦心怀大宋社稷!”

    “何况,吾对近日之事亦有所思,所禀之事,定能让陛下明察秋毫,做出公正决断。”

    “先进来说吧!”

    “谢陛下!”

    赵桓闻言,身姿挺拔,步伐沉稳地徐徐走了进来。

    垂拱殿内,原本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微妙的气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