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90章 少年董先

第90章 少年董先(1/2)

    赵桓微微停顿,目光中满是笃定,郑重说道:“我既出手救下你们,便自当为你们周全到底。”

    “往后,尔等且安心便是。”

    说完,赵桓轻轻侧身,宽大的袍袖随着微风摆动。

    他目光和善地看向少年,似乎能体会到少年心中的害怕与不安,轻声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啊?”

    少年抬起头,双眼明亮有神,毫不畏惧地直视赵桓,清脆地答道:“公子,我叫董先,家在洛阳。”

    “今年洛阳大旱,庄稼全毁了,家里实在没法生活。”

    “我们一家人只能一路逃荒,辗转来到汴京讨生活。”

    说着,他不自觉地紧紧握住那染血的半块碎瓦,指关节都泛白了。

    他那瘦弱的身躯,在夜色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你说你叫什么?”

    赵桓的声音,在这片刚经历过混乱的街巷中显得格外清晰。

    董先仰起头,脸上满是尘土和干涸的血迹,显得十分狼狈,唯有一双眼睛明亮有神。

    他眼中带着一丝懵懂与疑惑,直直地望向赵桓。

    就在刚才,这个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公子,以利落的身手,三两下就把那些纠缠他和父亲许久、凶狠无比的泼皮击退。

    董先的心里自然满是感激,可赵桓执着询问他名字的举动,又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回公子的话,小人名叫董先!”

    董先努力让自己站得笔直,大声回答。

    他的嗓子因为之前的争斗,变得有些沙哑。

    但那稚嫩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清楚地传了开来。

    须臾,董先小小的身体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刚刚战斗带来的后怕,还是夜里的凉风从他破旧的衣服缝隙中钻进来,冻得他发抖。

    他下意识地把手中那已经被鲜血染红的半块碎瓦攥得更紧,这是他刚才自卫用的武器。

    虽然战斗已经结束了,可他还是紧紧握着。

    似乎在这艰难的世道里,这半块碎瓦是他最后的依靠,能给他带来一点安全感。

    而赵桓身为洞悉历史走向之人。

    乍听到“董先”这个名字,心中即刻涌起熟悉之感。

    当下,他快速在记忆中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

    须臾,原本平静无波的眼眸中,极快地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

    那光芒仿若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

    不过眨眼间,他便再度恢复沉稳,神色如常。

    此刻,他已然忆起,董先乃是南宋时期一位声名赫赫的抗金将领。

    尽管,董先年少时的具体经历,史料记载寥寥,语焉不详。

    但赵桓却清楚地知晓,在其壮年之际,毅然投身岳家军。

    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果敢的战斗作风,董先在军中脱颖而出,后来更是担任踏白军的统制。

    “啊!好名字!”

    赵桓猛地回过神,脸上瞬间浮现出如暖阳般的温和笑意。

    他的眼中满是真诚与善意,带着对眼前少年单纯的欣赏,柔和地看向董先。

    要知道,这可是赵桓生平第一次,亲眼见到未来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大显身手的将领。

    一想到此,他心中不禁泛起丝丝涟漪,望向董先的眼神愈发柔和。

    赵桓收敛心神,目光再度细细打量董先,眸中意味深长。

    他心中暗自忖度,这少年恰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若能悉心打磨,精心栽培,来日必能大放异彩,成为自己一个助力。

    尽管,此时的女真各部尚未整合建国。

    但这个心腹大患,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这沉甸甸的隐忧,时刻压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距离金国兴兵来犯,尚有漫漫十余年的时间。

    但赵桓绝非消极被动、坐以待毙之人。

    他深知,历史的车轮无情且坚定地滚滚向前。

    既定的轨迹虽难以更改,但并非毫无转机。

    一想到十余年后降临的靖康之耻。

    赵桓便如芒在背,心情沉重。

    金军铁蹄践踏大宋、烧杀抢掠,皇宫被洗劫,百姓深陷水火的惨象仿若就在眼前。

    而这尚未发生却注定要来的悲剧,如鲠在喉,令他寝食难安,满心愤懑。

    正因如此,广纳贤才成了他当下扭转乾坤的关键筹谋。

    他的心中明白,若能招揽众多像董先这般的才俊。

    待来日,他掌握一些权利之后。

    诸多关乎家国命运的宏图大略推行起来,便会事半功倍,大大提升成功几率,为后续全方位布局筑牢根基。

    同时,也会在与金国、辽国、西夏的较量中,也能多赢得几分胜算。

    大宋表面看似繁华,实则早已隐患丛生。

    朝堂之上,已然蔡京一家独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