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452章 玄奘归来

第452章 玄奘归来(1/2)

    车队当先的马车上,一个身穿僧袍的中老年光头,满脸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沧桑,眼神却闪着别样的光。

    他那饱经风霜,看上去黄黑色的脸,面朝城门的方向,看着远处的城门,双手合十喃喃道:“阿弥陀佛,大唐,贫僧回来了!”

    这位不是别人,而是在历史上,真正去往天竺取经的玄奘法师,在西游记中被神话的金蝉子唐僧本尊。

    想当年,李渊牵强赴会认道家李耳为祖宗,因此道教兴盛。

    为了跟大唐初期确立的‘道为国教’对抗,佛门多宗联合商议,决定要搞一波大的,以此来确立佛门在大唐的地位。

    那怎么搞这一波大的呢?

    佛门的宗旨,从来都不是杀杀杀,而是蛊惑人心。

    一番商议之后,当年才二十岁出头的玄奘,就被推举为了捅向道教的一杆枪。

    当然,玄奘自身并没有被隐瞒,因为此次行为需要大毅力大智慧。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佛们就在长安搞了一次盛大的水陆法会,然后玄奘登台讲经。

    并且宣扬佛的发源地,天竺有大乘佛法,可度一切苦厄,他不日就会前往天竺求经。

    这相当于是没先打招呼,就直接说自己要去。

    完了之后,才上报李世民申请出境。

    毕竟他这一波搞得挺大,总不能偷偷摸摸就走了,那和佛门的利益冲突了。

    可那是贞观初年,大唐正面临东突厥的严重军事威胁。

    此时大唐实行严格的边防政策,严禁百姓私自出境,以防人员被敌方捕获、泄露军事信息或战略物资外泄,同样也是防止百姓出逃。

    因为那个时候隋末乱世的阴影还没过去,玄武门的阴影近在眼前。

    可以这样说,当时佛门不打招呼搞的这一出,跟李世民的军事部署冲突了。

    一面是区区佛门,一面是大唐国境安危,怎么选根本就不需要考虑。

    李世民很生气,以当时的情况他又不能屠杀杀佛门,否则他的名声会臭不可闻,甚至刚刚到手的江山内部就会不稳,因此只能婉言拒绝。

    被李世民屡次拒绝之后,眼看着百姓都快忘了佛门要求经了,玄奘开始铤而走险。

    离境的时候被发现,未尝没有故意为之的意思。

    如此一来,佛门再宣扬一波,就能够裹挟民意,让李世民免于对佛门的追究。

    真要说起来,李世民没有同意,你却非要出去,这是违抗君命。

    上纲上线一点,甚至赶得上欺君之罪。

    后来,李世民得知之后,确实也没有追究。

    他是怎么考虑,已经无足轻重。

    总之,经过十七八年的折腾,玄奘回来了。

    玄奘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哪怕心智再怎么坚定,在靠近长安之后,也感觉阵阵后怕。

    当初他决定去,就筛选过路线。

    由于当时与天竺来往不多,都不知道有没有去那边的船,万一被查到了的话,一切都会功败垂成。

    因此他最终决定,从陆地上过去。

    本以为没有太远,可那是看直线地图。

    真正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好多地方都是无路可走的。

    要么沼泽,要么沙漠,要么高山。

    各个地方的国家,哪怕人家是小国,也不是他能随便招惹的。

    折腾来折腾去,光是走到天竺,他就花了两年多时间,期间多次陷入各种生命危险,也确实得到了多方帮助。

    只因为,那可是大唐。

    各国的商队,必然会去的地方,名声流传不是一般远。

    真正走到别的地方后,玄奘才发现,原来大唐是那么的好。

    比他佛教宣扬的西天佛国,可能都还要好。

    别的那些国家,才是真正的地狱。

    可他背负着佛门赋予的任务,也背负着佛门的振兴,无论如何他不能退。

    他不能一事无成的回去,要不然的话,佛门不会放过他,李世民也不会放过他。

    他必须要去到天竺,求到他口中的大乘佛经,这表明他确实去了。

    同时,他想要回来之后完整落地,让佛门得到重视,还得给李世民准备一份‘厚礼’。

    其一,可以称之为——西域诸国图!

    只有准备好这份礼物,他才可能被李世民接见,才能真正送上记在脑子里的厚礼。

    经书是为了佛门的底蕴,西域图是为了名正言顺见皇帝,给大唐皇帝的筹码。

    除了这份图,他还需要著书立说,写明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甚至军事力量等。

    只有如此,他才能保证自己百分百的平安落地,甚至让李世民给佛门造势。

    在天竺快二十年,玄奘基本都是在学习和查抄经书中度过。

    直到感觉自己收集得差不多了,这才坐上到大唐来的商船归来。

    为了避免意外,或者被某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