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相关的好处和危害,放到下一期报纸上传递出去,天下百姓自然会遵从。”
“房相,有些时候,你的观念也要改一下!
真正的把百姓放在心里,不要只放在嘴上。
你需要转变思维,你需要真正带入百姓的角度。
原因朕自然会放在报纸上,但用处并不大,至少暂时用处并不大。
要想发挥出作用,只怕得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
就像关于晚婚,朕在当监国的时候就说过了,尔等又有多少记在了心里?
人的认知,没有那么好改变!
哪怕放在报纸上传出去,可没有大的数据支撑,百姓们也宁愿看着眼前,而不是想着可能能多活多少岁!
要让他们看到,身边能活到五十岁,六十岁的人越来越多,那得需要很多年去酝酿。
在身边没有那么多老人之前,他们是会带着疑虑的!
事关他们的传承,无论朕怎么说,他们都会带着怀疑!
如果朕不强制,那他们依然会十二三岁,就开始结婚生子。
因此,必须要在律法上,规定至少十六岁才能结婚,以此来提高,最早的生育时间。
至于那些思想开阔或者相信朕的,他们要晚一点结婚,自然是最好了!”
百姓无知,他们能听懂的话,直白点说,就是对他们有利的话。
百姓不会考虑长远利益,他们只会看眼前的利益。
这并非是短视,而是生活环境造成的。
就像仓禀足而知礼仪,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管你礼仪不礼仪?
要想他们为长远考虑,最重要的是吃饱穿暖。
后世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要孩子。
根子就是大家已经吃饱穿暖的情况下,开始考虑长远利益了。
在长远利益上,有人设置了一重重的障碍,那他们就不去碰。
所谓生一个给多少钱,大家一算,根本就没任何利益可图,自然也就不为所动。
这就是吃饱穿暖,考虑长远利益的结果。
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动物会趋吉避凶,这是本能。
在外部环境不适宜繁殖的时候,任何动物都会减少繁殖。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快灭种的情况下,再不适宜繁殖,也会努力的繁殖。
同样以后世举例,一开始要亡国灭种了,所以努力繁殖。
之后,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没有别的压力,继续努力繁殖,即便被追到天南海北也要努力繁殖。
继续往后,多个孩子会造成自我生存危机,于是大家不繁殖了,核心就这么简单!
这不是盛世乱世的问题,而是生存环境好坏的根本问题,生存环境好才会努力繁殖。
对目前的大唐百姓来说,生存环境自然是越来越好的,不需要提什么条件,他们都会努力的生。
可站在整个国家的层面来看,这种努力的生,一定要做出些限制。
否则,生出来再多,能够存活的也少,反而还会导致大量年轻女子死去。
虽然这一增一减,人口数量肯定还是会增加的,却被浪费了太多。
为了大唐人口的增速,李承乾也算是想尽办法了。
不只是准备融入周边各国各民族人口,甚至都弄孤儿院,直接国家来养多余的孩子。
站在国家层面而言,人口红利是很庞大的,尤其这个时代,除了人口不足,还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挡大唐占据更多土地,人口红利至少可以持续几百年。
房玄龄默默的退下了,他不敢再说了,尽管因为相关原因,他还是不太理解,但他看到了魏征的下场。
一切,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李承乾也看出来了,说道:“刘德威,关于这方面的律法也需要修改!
十六岁以下女子嫁人,媒婆死,剥夺家人抚养权,女子送入孤儿院做工,给予一定的工钱,十六岁之后,以女子本人意愿为准!”
李承乾也是考虑到,不能给女子本身太大的压力。
这是一个很讲孝道的时代,孝道有时候能压死人。
如果说因为家人逼迫,就把她的家人流放或者杀掉,只怕女子本身以后也活得不好。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女子本身,至少绝大多数,是比较听家人的话的,至少不敢反抗。
为了这种事情把女子的家人砍头,女子自己只怕一辈子也很难走出来。
至于媒婆,该杀就杀。
因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按照规矩,都是需要媒婆介绍,媒婆提亲的。
所以,严厉的惩罚媒婆,断绝这个中间人的存在,才真正能够止住源头。
“是!”
刘德威出来拜了一拜,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