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250章 皇朝遇到败家子会灭,家族也一样

第250章 皇朝遇到败家子会灭,家族也一样(1/2)

    编书很难青史留名,能够编书的并不是少数人。

    李承乾没管魏征的脸色,继续说:“不是经史子集,而是教材!

    到时候,朕会改革教育,惠及全天下。

    现在考的东西,全部都需要改变。

    朕称之为,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

    “义务?”

    “……”

    就算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当三人听到这个词的一瞬间,都深深感受到其中不简单。

    “朕在朝堂上说过,要让这天下人人如龙。

    想要人人如龙,先不说其中困难的程度。

    那该从哪一步入手呢?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个人连吃都吃不饱的时候,唯二的想法。

    第一,传宗接代。

    第二,下一顿吃什么。

    甚至很多时候,第二会放在第一考虑。

    不管教他们什么,他们都是没有那个心思。

    最近这五年之内,朕要大唐百姓吃饱饭。

    标准是除了极其个别,不能再有饿死之人。

    下一步,就是实行全民教育。

    你以为,让你跟房玄龄整理出一版简体字来,是做什么的?”

    三人闻言,脑子一片空白。

    全民教育,义务教育。

    看起来只是四个字,可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简直就像那盘古开天地,是从所未有的。

    魏征花白的胡须颤抖,声音艰涩道:“陛下,你可清楚,百姓知道太多是动乱之根源!”

    “你看,老生常谈了不是?”

    李承乾轻轻笑了笑,摇着头继续说:“就好比那后宫干政,历朝历代都说后宫不得干政。

    可仔细往上看看,到底有几代后宫不干政?

    为何大家就不想想,这其中的根源呢?

    是想不明白,还是不敢去想,不想去想?

    每每皇朝末日,或者乱世降临,百姓总是被裹挟着揭竿而起。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了,只知道带头的人说奸臣当道,昏君无道!

    所以,要推翻昏君,要杀了奸臣。

    就算有人会稍微想一想,类似借口有没有问题。

    可下一顿都没得吃了,参加义军的话,不管抢也好偷也好,下一顿好歹有得吃,于是得过且过。

    魏征你说,究竟百姓知道太多了才造反,还是知道太少了才造反?”

    “这……”

    魏征吐出一个字,就说不下去了。

    这是他从没有想过的角度,也是和他三观完全背离的角度,简直是在打破他三观。

    “若是百姓都能直接看懂政令,那政令就不是官员能随意曲解的。

    官员故意去曲解政令,百姓仇恨的根源就是官员本身,而不再什么都怪到皇帝头上。

    除了少数的昏君,历朝历代,是皇帝不想皇朝好吗?

    难道不是每每好的政令下达,越到后期,越是连皇宫都出不去吗?

    就算皇帝真的昏庸,如果满朝都是忠臣当道,昏庸的皇帝无非就是在后宫享受享受,又能做得了什么?

    只能说,满朝奸臣的时代,皇帝不一定昏庸,只是政令出不去。

    皇帝昏庸的时代,一定会奸臣当道,只因为人都有私心。

    若人人皆知政事,若人人皆明皇帝之不易,若人人都能死死盯住贪官。

    一旦有人传播谣言,马上就被举报的朝廷,谁敢起事造反?

    就算有野心家想,哪个百姓吃饱了没事干,跟着他造反?”

    魏征反驳道:“可……可是陛下,人人吃饱,人人知道太多,就必然会多想,就必然会不知足,这可是真正的动乱之根源!”

    “没错,这的确是另一种动乱之根源!”

    李承乾毫不犹豫的点头,随后又解释道:“可这种动乱之根源,有的是办法解决。

    比方说,出台相应的政令。

    不知足嘛,无非就是资源分配不均,想要更好的生活而已!

    给他们上升的渠道,比如说进一步完善科举,比如说让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如果还不知足,那行,自己去创造吧!

    就算是想上天,朝廷满足不了,还不能自己干吗?

    反过来,若是继续实行愚民政策,那就只能重复各大皇朝的老路。

    随着百姓数量的增加,土地的兼并,百姓终将活不下去。

    此时有野心家振臂一呼,皇朝就会顷刻之间崩塌。

    大势一旦形成,就再也没有平息的可能。

    镇压的话,就算没有野心家捣乱,也是压得了一时压不了一世!”

    三人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语重心长道:“朕不知道,改革的后果是如何,会不会真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