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200章 抛出名利诱饵,给先驱们画大饼

第200章 抛出名利诱饵,给先驱们画大饼(1/2)

    “朕,闻民间有大才,却不得重视。

    今日召集尔等,只为让向百官证明,尔等皆是大才之人。

    尔等左右,乃当今大唐朝堂文武百官,尔等可以先看看。”

    百官闻言脸黑,这是把他们当猴子吗?

    十五个民间百姓,下意识扭头。

    他们看到的是,一排盯着他们的,身穿各色鲜艳长袍的人。

    这些人的目光,让他们瞬间胆寒,赶紧回过头来,心跳得都要蹦出来了。

    贞观时期的官员,主要是以衣袍的颜色,还有头上的冠冕,来区分品级。

    尚且还没有创造文臣绣禽武将绣兽的传统,那是武则天时代才开始的。

    普通人本就买不到那么鲜艳的衣服,也同样买不起。

    一看这光鲜的衣着,就知道肯定是大官。

    李承乾没管他们出糗的举动,再次说道:“坐在第一位的,算起来也是朕的本家!

    原无大名,称之为李二丫,家中排行第二。

    十三岁嫁人,因父和夫参军,全都牺牲在战场上。

    十七岁守寡,无子。

    娘家兄弟不孝,逐出瞎眼母亲挨饿受冻。

    遂独立门户,带娘家母亲生活!

    因女子独守门户,体力上较之男子有差距,生活难之。

    为填饱肚子,努力学习农耕,并跟里其他人打听,尝试各种方式为自己的土地增产,还把经验传授给里人。

    里人见识短浅,认为妇人之见不足与谋,并不以为意。

    李二丫只能自己埋头苦干,想方设法,让仅能耕种的土地增产,否则有饿死或者卖地的风险。

    风里来雨里去,至今三十有二,守寡十五年有余。

    在这十五年中,李二丫为自家田地,稳定增产谷物每十亩一斗有余。

    若不是学识太低,或能做到更多。

    可惜里人不识货,从来都是无视,只按照自己祖祖辈辈传授的方法,耕种自己的土地。

    这左手起第二排第一位……”

    李承乾声音不紧不慢,给百官介绍这十五人,各自有什么成就。

    在听到第一个李二丫,一个独立门户的寡妇,居然能做到这样的程度,百官震惊了。

    十亩一斗的量是不多,可如果放到全天下,那可真是不得了的数字。

    一个无知寡妇,居然因为要生存,干出了这种事情。

    偏偏这个天下,连她自己附近的人都不听她的,甚至无视她的成果。

    这是大才呀,这是真正的大才!

    本以为,李承乾在朝堂上是在说笑,不想天下间居然真有这样的人,还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可能大字都不识一个。

    十亩增加一斗,文武百官的家里,哪个不是几千上万亩地起步,隐藏起来的都不少。

    要是按照她的方法去种植,这是要增加多少斗?

    就算长安周边是种小麦和栗,但也不是没有别的地方种谷物稷。

    就算有钱,粮食也是重中之重,没有人不心动。

    有了这个想法,百官们终于重视起来,认真听着李承乾的介绍。

    同时,这十五人听着李承乾对各自的介绍,心中感动到哭。

    他们万万想不到,堂堂皇帝,不只是知道他们这么个平民百姓,还知道他们做过什么。

    这是知遇之恩,还是天恩。

    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李承乾把所有人都介绍了一遍。

    这才总结道:“粮食,不管是果子,菜品,还是五谷或者禽兽,都是人之所需!

    不管是百官还是皇帝,也同样天天需要吃。

    因此,别看你们只是自己琢磨出来自用。

    或者经过祖辈传承推陈出新了一小步,对于整个大唐来说,那就是大大的往前跨了一大步。

    朕会召集你们,就在于你们在自己所做的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天赋。

    朕希望你们,能够把自己的天赋发扬光大。

    就比如说李二丫,若是你能通过努力学习前人总结的经验,最后能把粮食做到一亩增加一斗。

    那你最低也是万家生祠,百姓将奉你为谷圣!

    如果你能在这一道上走得更远,未尝不能被封为农圣,甚至是农神!

    活着的时候,你会被百姓立生祠。

    去世之后,也将被万世传颂。

    女子之身又如何,寡妇之身又如何。

    届时,你将永生永世,活在所有人心中&bp;。

    说不定大唐各地,都有人会自主为你立庙,你将受到万世香火供奉!”

    李二丫哭得不能自已,努力用衣袖抹泪。

    不知道是这些年的艰辛,终于得到了承认。

    还是想到自己做的事情,事关如此重大,激动到想哭。

    李承乾静默了一会儿,等他们稍稍冷静,这才又说:“万家生祠万世供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