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23章 勤勉还不如懒惰有用

第23章 勤勉还不如懒惰有用(2/3)

光凝视韩成,一字一句地问道。

    他今日豁出去了,一定要看看这个愚蠢至极的人,究竟还能愚蠢到何种地步!

    一旁的朱标听到这话,迟疑片刻。

    想想看,都已经做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事,还能有什么更离谱的?

    再蠢的人,总该有个限度吧……

    ------------

    \"例如,急于求胜,不管实际状况如何,逼迫手下大将出征。

    失败了,就把这些将领治罪。

    再比如,他那个时代的不少能打仗的人都没战死沙场。

    反而是被他自己处置了……\"

    韩成的声音仍在乾清宫回荡。

    每句话出口,都让朱元璋的呼吸越发急促。

    胸膛起伏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在那朝代里,后来人们总结出一个规律。

    就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做得少错得也少,什么都不做反倒没错。

    所以到最后,大家索性都不干活了,摆烂混日子。

    想为国家出力的人死了,而那些懒散无所作为的人却过得逍遥自在。

    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没人再愿意拼命努力……\"

    \"无耻小人!\"

    \"蠢货!!\"

    朱元璋再次爆发出怒吼。

    宣泄他对这个后世子孙的愤怒。

    他从没见过这么蠢的人!

    哪有这样办事的?

    怎么这个人的权术,竟然一点都不懂得?

    这真的是皇帝吗?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有主见的人!

    皇帝不该是这样表现的!

    用人治事,也不能这么草率!

    在危急关头,最重要的就是敢于授权,敢于提拔有能力的人。

    那时,最看重的并非人品,而是能力!

    最需要做的事,也不是针对那些勇于行事的人动手。

    而是对那些无所作为的人下手!

    要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齐心协力应对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些人态度不好,甚至嚣张跋扈,也得忍耐。

    等渡过难关后再慢慢清算,秋后算账!

    比如他对李善长、胡惟庸、廖永忠的容忍,都是同样的道理。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如今的大明朝廷,已经变成这样,没了敢于承担重任的人,这国家岂有不败之理?

    “那个……皇上,我还要继续讲吗?”

    韩成瞄了一眼情绪激动的朱元璋,试探性地问。

    他担心如果再说下去,可能会惹得朱元璋发怒。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道:“说!继续说!

    今天朕就是要看看,一个做了皇帝的人,究竟有多糊涂!

    也想看看,我们子孙后代,到底犯下了怎样的过错!”

    好吧,既然朱元璋这样要求,韩成也就不再隐瞒了。

    接着说道:“除了上述问题,他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担当,不敢承担责任。

    在许多大事上,他总想把责任推给大臣。

    他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大臣们也不是傻子,这些本应由皇帝承担的责任,他们当然不会接手。

    更重要的是,接过这些责任后,一旦事情出了差错,是要掉脑袋的。

    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互相推诿。

    用现代的话来说,他的这种行为就像是一口不粘锅。

    打个比方,后来局势越来越糟,敌军大举攻城,眼看京城即将陷落。

    他也想过要把太子等人送走,却又害怕担责,背上千古恶名。”

    他希望手下的大臣先提这件事。

    然而,这些大臣深知他的性格。

    再加上那些敢于行动的人大多已不在身边,或者早已离开,因此他们选择装作不明白,避免参与此事。

    最终,在大明朝灭亡之时,他与太子等人一同死于京城。

    未能提前将太子或其他儿子送出京城,是他的一大失误。

    如果他能早做安排,送儿子离开,那么他去世后的局势也会好得多。

    至少,尚存的大明势力将有一个核心领导者。

    他们可以围绕太子展开,继续对抗敌人。

    也不至于引发如此严重的内部纷争。

    “砰!”

    一声巨响突然划破寂静的乾清宫。

    在这宁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突如其来的声响让朱标和韩成都不禁浑身一震。

    他们被吓得不轻。

    忙过去查看,却发现是朱元璋因情绪激动,再也控制不住,把那个他最爱的精美茶壶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朱元璋平时极为节俭,衣服反复修补,不舍得丢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