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 第151章 神迹

第151章 神迹(1/2)

    北京城的街道上,匠人们正忙着竖立一根根电杆,杆子顶端缠绕着黑漆漆的电线,每隔三十步便有一根电杆。

    百姓们围在街边,议论纷纷。

    “哎,李掌柜,你说官府这是折腾啥呢?莫不是要牵根绳子晾衣裳?”

    茶摊前,货郎李二柱将扁担重重搁在条凳上,眯起眼睛打量着那些电杆,问茶摊主。

    李老头忙着招呼客人,随口应付道:“可别乱嚼舌根!这叫电线杆,上头黑绳是电线,顶端的琉璃罩子是路灯,晚上能自己亮起来······”

    “荒谬!”

    旁边一个书生喝了口茶,嗤笑道,“自古照明非烛即油,不用火就能亮,难不成这琉璃罩子里藏着夜明珠?除非是鬼火,但这电线上也看不到骨头······”

    “什么鬼火?你这书怕是读到驴槽里了。告示都贴出来了,说是通电才能亮。”

    一个茶客嘬了口茶,咂咂嘴道,“宣传的军爷说,往后晚上走路不用打灯笼,路灯比油灯亮几十倍······”

    “真的吗?”

    “比金子还真!”

    “咱们也去看看告示!”

    几个兴致盎然的后生拔腿向街角告示栏跑去。

    ······

    街角的告示栏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上面贴着《安全用电须知》,还画着各类示意图:手湿不能碰电线、雷雨时远离电杆、触电后要用木棍挑开······

    “这电······到底是个啥?”

    一个老者挠头问道。

    “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知道?看来你真老了。”

    旁边一个小伙子揶揄道。

    老者不悦道:“年轻人,你知道,你说说。”

    “电嘛······”

    小伙子嘟囔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突然计上心来,一拍大腿道,“电嘛,就是······电啊!雷公一恼火,闪电就来了。这就是闪电钻到电线里了······”

    “你这个大聪明,屁事不懂,尽装!”

    老者反口就把小伙子噎住。

    小伙子刚想争论几句,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正好看到几个孩童围住电杆嬉笑,一个小胖子要爬杆要摸电线。

    “下来!”

    小伙子急忙喝止,一个箭步冲过去,在小胖子屁股上拍了一把,吼道,“你不要命啦?摸电线,一下把你电死。过来看!”

    他揪住小胖子耳朵,来到告示前,指着手摸裸露电线画报的可怕画面道,“看看,这小子比你胖,电成什么样了?”

    周围百姓见状纷纷咋舌,几个妇人已开始叮嘱自家孩子远离电杆。

    “咣······”

    几个差役敲着锣,大喊道,“免费讲座!免费讲座!今日未时,礼部大讲堂有用电知识讲解。凡听讲者,可得鸡蛋四枚,还能亲身体验电流的酥麻感······”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鸡蛋的诱惑与对新奇事物的好奇,让不少人已开始盘算着提前占座。

    ······

    正阳门外,新开的“大明皇家电器行”今日挂牌。

    三进的大宅院被改造成展馆,檐下挂满电灯,连门槛都包了铜皮。

    这里的幕后掌柜是崇祯,自然有发电厂专线供电。

    最惹眼的是正中那台“电风扇”,叶片飞转间凉风扑面,围观的人群挤得汗流浃背,也不愿退后一步。

    “哇!这风扇真会自己转。”

    “凉飕飕的,太舒服了。”

    “你说,宫里又饿了电风扇,就没宫女啥事了。”

    “吃得不多,管得多。”

    另一处。

    “诸位请看!”

    伙计拎着一个用电器,大声宣传,“这是电熨斗,烫衣裳不用炭火,装入凉水半刻就沸······看仔细了。”

    说罢,他将皱巴巴的杭绸铺在楠木熨板上,随着开关轻合,熨斗底部顿时腾起袅袅白雾,原本蜷曲的褶皱瞬间变得平展如镜。

    “这、这比我家祖传的炭火熨斗快十倍!”

    布庄老板娘张大娘挤到前排,布满老茧的手在杭绸上来回摩挲,“且不会留下焦痕,往后裁衣能省多少功夫!”

    “真是好东西!”

    “我给娘子买一个。”

    突然,旁边传来尖叫。

    梳着牡丹髻的富商太太柳氏踉跄后退,手中的折扇掉落在地。

    她刚试用电吹风,强劲的热风突然掀起发髻,精心盘好的飞仙髻瞬间乱作一团。

    “夫人莫怕!”

    掌事嬷嬷眼疾手快扶住主子,又转向惊慌的店员,“这是何物?莫不是要谋害主母?”

    “夫人容禀!”

    手持吹风机的丫鬟连忙福身,将电吹风高举过头,“这是电吹风,只需片刻便能吹干长发。您看,这热风可驱散湿气,比熏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