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374章 跃迁火星

第374章 跃迁火星(1/2)

    跃迁星际闻乡音 ,穹顶之下见故园

    "各位乘客请注意,'东方一号'即将开始跃迁,请系好安全带。"

    飞船广播响起时,老团长钱盘春正贴着舷窗向外望。

    一百十三岁高龄的他,皱纹里都刻着沪剧的韵脚,此刻却像个第一次远行的孩子般兴奋。

    "爸,您快坐好。"新团长钱殊走过来,轻轻按住老人肩膀。

    他身旁的妻子慕容雪已经利落地为老人系上安全带。

    "我唱了一百多前的《罗汉钱》,没想到临了还能唱到火星上去!"

    钱盘春拍着扶手,眼中闪着泪光。

    飞船轻微震动起来。

    仅仅十几分钟后,当舱内重力重新稳定时,窗外已是一片锈红色的陌生天地——火星到了。

    "江南苑"是火星联合体为剧团准备的住所。

    这个巨大的生态穹顶下,竟复刻了一片上海弄堂:

    石库门、窄巷堂、甚至还有一弯人工小溪模仿苏州河。

    钱晚雪、钱晚秋、钱晚夏三姐妹一下飞船就惊呼起来。

    "这...这也太像了!"

    最小的钱晚夏蹲下身,摸着仿青石板路面,

    "连苔藓的位置都和老家门口一样!"

    火星文化部的接待员微笑着解释:

    "这里住的大多是上海移民,他们投票要求把沪剧团安排在最有家乡味道的地方。"

    钱彦挽着文绰的手臂,突然指向远处:

    "看!那是不是...城隍庙的戏台?"

    果然,在弄堂尽头的小广场上,立着一座雕梁画栋的戏台,只是材质明显是某种高分子材料。

    戏台旁竖着块电子牌,正滚动播放:

    "慕前沪剧团火星首演《火星上的石库门》,

    明日19:30"。

    "这么快就安排上了?"

    钱殊惊讶地看向慕容雪。

    慕容雪晃了晃手腕上的通讯器:

    "火星这边效率惊人。

    他们已经把咱们的资料库全下载了,连爸六十年前的《雷雨》录像都有。"

    正说着,钱凯和蜜桃从后面追上来。

    钱凯手里捧着个透明平板,兴奋地嚷嚷:

    凯子,你手里拿的什么宝贝?"钱殊好奇地问道,目光被哥哥手中的透明平板吸引。

    钱凯得意地展示起来:

    “这是火星最新研发的‘全息记忆镜’,能实时链接到地球的文化数据库,我刚刚在找我们沪剧的经典片段,想给爸看看他年轻时的风采。”

    全息镜中,一束光汇聚成形,渐渐显现出一段泛黄的影像——

    那是钱盘春年轻时在旧上海城隍庙戏台上,身着华丽戏服,声情并茂地演绎《雷雨》的场景。

    老团长凝视着那熟悉的身影,眼眶再次湿润,嘴角却挂着满足的微笑。

    “看,爸,您那时候的风采,一点都不减现在。”

    老大钱晚雪轻声说道,眼眶也微微泛红,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传承。

    此时,穹顶之外,火星的荒凉与穹顶内的温馨形成了鲜明对比。

    夜幕低垂,穹顶顶部模拟出的星空璀璨夺目,偶尔有几缕薄云飘过,像极了地球上的夜晚。

    剧团成员们围坐在人工小溪旁,分享着各自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真没想到,在这遥远的火星,我们还能找到家的感觉。”

    老三钱晚秋感慨道,她的声音在静谧的夜晚里显得格外温柔。

    “是啊,这里虽不是真正的上海,但有了这份乡音乡情,哪里都是家。”

    钱盘春感慨万千,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力量,仿佛能穿透穹顶的界限,直抵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突然,一阵悠扬的琴声响起,那是二嫂文绰轻轻拨动着手中的古筝,旋律中带着淡淡的乡愁,却也蕴含着对新生活的期待。

    二哥钱彦站起身,随着琴声起舞,她的舞姿轻盈如风,如同在讲述一个关于迁徙与重生的故事。

    随着夜色渐深,火星上的“江南苑”变得更加温馨而和谐。

    在这里,沪剧团不仅找到了演绎传统戏曲的舞台,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他们知道,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中有家,有爱,就能跨越星际的遥远,让沪剧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异乡人的心灵。

    次日,当夜幕降临,

    “火星上的石库门”

    首演如期举行。

    舞台上,钱盘春带领着沪剧团,用他们深情的演绎,向火星上的观众展示了沪剧的魅力,也传递了那份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观众席中,来自各星球和五湖四海的人们被这份跨越星际的情感深深打动,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一刻,火星与地球,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融,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文化、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