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316章 梨园春晓

第316章 梨园春晓(1/2)

    梨园春晓——1949上海戏曲纪事

    红旗漫卷申江岸,梨园同庆艳阳天。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了。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上。

    黄浦江畔,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市民们自发走上街头,手举小红旗,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福州路天蟾戏院后门,沪剧名角钱晚秋早已梳妆完毕。

    她身着淡蓝色旗袍,外罩一件枣红色开衫,乌黑的秀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

    虽已三十有五,但那双杏眼依旧明亮如星,顾盼生辉。

    \"晚秋姐,快来看!\"徒弟阿宝急匆匆跑来,手里挥舞着一份《解放日报》,

    \"陈市长说要保护文艺工作者,鼓励我们排新戏呢!\"

    钱晚秋接过报纸,手指微微颤抖。

    三年前丈夫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特务抓走,至今下落不明。

    她强忍悲痛,独自撑起\"慕钱沪剧团\",在夹缝中求生存。

    如今,天终于亮了。

    \"阿宝,去召集剧团里所有人,咱们要排新戏!\"

    钱晚秋眼中闪着泪光,\"

    就排《黎明上海》,讲工人护厂的故事!\"

    阿宝闻言,眼中也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立刻转身跑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后台回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新时代的鼓点上。

    不一会儿,整个慕钱沪剧团的人都被召集到了戏院的小剧场里,大家围坐一起,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

    钱晚秋站在众人中央,手里拿着那份《解放日报》,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

    “各位,上海的解放,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重生,也是我们戏曲艺术的新生。

    陈市长的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份信任与期待。”

    她环视四周,每一位演员的脸上都写满了希望与决心。

    老艺人李伯伯,胡须花白,眼中却闪烁着年轻人的光芒,他站起身,用颤抖的手拍了拍钱晚秋的肩膀:

    “晚秋,你说吧,我们怎么干!”

    “对,晚秋姐,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年轻演员们纷纷附和,整个房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激情。

    钱晚秋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黎明上海》,这部戏不仅要展现工人护厂的英勇事迹,更要传递出上海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我们要深入生活,采访那些亲身经历过解放斗争的工人兄弟,把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那份真实与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慕钱沪剧团全体成员几乎不眠不休,他们走访工厂,与工人同吃同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钱晚秋更是亲自下车间,体验工人的辛苦与坚韧,她的身影成为了那个夏天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终于,经过数月的筹备与排练,《黎明上海》在上海大舞台首演。

    舞台上,灯光璀璨,音乐激昂,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现于观众眼前。

    当最后一幕,全体演员身着工装,手持红旗,高唱《东方红》时,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泪光与笑容交织,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黎明上海》迅速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轰动,它不仅成为了解放初期戏曲艺术创新的典范,更激发了广大民众对新中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而钱晚秋,这位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沪剧名角,也迎来了她艺术生涯的又一个春天,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与此同时,南京路大光明戏院门前,京剧名伶程砚秋正与几位同行交谈。

    他身着灰色中山装,面容清癯,虽已年近五十,但身板笔直如松。

    \"程先生,您看这形势...\"

    年轻的武生小声问道。

    程砚秋望着街上欢庆的人群,深吸一口气:

    \"旧社会梨园行当受尽欺凌,如今解放了,咱们也该扬眉吐气了。\"

    他转身对众人说,\"我打算把《白毛女》改编成京剧,诸位可有兴趣?\"

    众人纷纷响应。

    正说话间,一阵清越的越剧唱腔从远处飘来。

    只见一队身着彩衣的越剧演员正沿街表演,领头的正是新近崛起的越剧新秀林小梅。

    她不过二十出头,眉目如画,嗓音甜润,一曲《解放区的天》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程老师!钱老师!\"

    林小梅眼尖,老远就认出了两位前辈,小跑着过来行礼,

    \"我们越剧团准备排《新婚姻法》,讲妇女解放的故事,还请两位前辈多指点。\"

    钱晚秋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