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292章 苏区淬炼

第292章 苏区淬炼(1/2)

    秋风送爽,层林尽染。

    钱彦跟随王战华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中央苏区。

    \"看,那就是我们的根据地!\"

    王战华指着远处山峦间的一片建筑群,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钱彦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环抱中,梯田如链,红旗招展。

    田间地头,军民一起劳作;

    操场上,战士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在训练。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他想象中的革命根据地大不相同。

    \"这里...真好啊!\"少年由衷地感叹。

    王战华笑道:

    \"这里是无数同志用鲜血换来的。

    走,带你去报到。\"

    在军政干部学校,钱彦被编入青年干部培训班。

    与他同期的有三十多人,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各根据地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开学第一天,校长在动员会上说:

    \"你们是革命的种子,将来要撒向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在这里,不仅要学习军事技能,更要学习革命理论,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战!\"

    钱彦被分配到文化水平较高的班,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还要学习政治理论、群众工作方法等课程。

    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心得。

    一天傍晚,钱彦正在操场练习刺杀动作,一个身材魁梧的教官走过来:

    \"小同志,动作很标准嘛,练过?\"

    钱彦收枪立正:

    \"报告教官,家父是戏班班主,从小学过些武生功夫。\"

    教官眼前一亮:\"哦?来,跟我过两招!\"

    钱彦有些犹豫,但在教官的鼓励下,还是摆开了架势。

    两人你来我往,钱彦将戏曲中的武打动作融入实战,灵活多变,竟与教官斗了个旗鼓相当,引来不少战士围观喝彩。

    \"好身手!\"

    教官拍拍钱彦的肩膀,\"我是特务连连长李大勇。怎么样,有兴趣来我们连吗?

    我们正需要你这样有特殊技能的同志。\"

    钱彦又惊又喜,但谨慎地说:

    \"感谢连长看重,但我得先向王队长汇报。\"

    王战华得知后,欣然同意:

    \"特务连是支精锐部队,你能加入是好事。

    不过要记住,革命战士不是江湖侠客,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

    就这样,钱彦成为了特务连最年轻的战士。

    在李大勇的悉心指导下,他将戏曲武功与军事技能相结合,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近身格斗术,很快在连队中小有名气。

    转眼到了1931年冬,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钱彦所在的特务连奉命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是拖住敌人至少三天!\"

    战前动员会上,李大勇神情凝重,\"这次敌人来势汹汹,大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钱彦和战友们在险要山口构筑工事,利用地形节节阻击敌军。

    战斗异常惨烈,敌人的炮火覆盖了整个山头,不少战友倒在血泊中。

    第三天黄昏,特务连伤亡过半,弹药也所剩无几。

    李大勇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临终前将指挥权交给了副连长,又单独叫来钱彦:

    \"小钱...你身手好...一定要把这份兵力部署图...送到师部...\"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染血的油布包。

    钱彦含泪接过:

    \"连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趁着夜色,钱彦凭借敏捷的身手,穿过敌人的封锁线。

    就在他即将到达安全地带时,突然听到附近树林中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循声找去,竟是一名受伤的红军宣传队员,腿部中弹,已经奄奄一息。

    钱彦面临艰难抉择:

    若带上伤员,很可能连人都逃不掉;但若见死不救,又违背了革命战士的誓言。

    \"同志...别管我...快走...\"

    伤员虚弱地说。

    钱彦一咬牙,解下绑腿将伤员固定在背上:

    \"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负重前行,钱彦的速度大减。

    天蒙蒙亮时,他们被敌人的巡逻队发现了。

    子弹呼啸而来,钱彦左臂中弹,鲜血直流。

    危急关头,他忽然想起父亲钱盘春教的二胡曲《十面埋伏》中的一段节奏,正好与眼前地形相似。

    \"有了!\"

    钱彦灵机一动,背着伤员钻进一条隐蔽的山缝,七拐八绕,竟神奇地甩开了追兵。

    当太阳高高升起时,钱彦终于跌跌撞撞地闯进了师部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