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255章 绝地反击

第255章 绝地反击(2/3)

新就是死路一条。\"

    钱博最终让步,但他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在首演时引发轩然大波。

    首演当天,天蟾戏院座无虚席。

    当《梦回梨园》演到第二幕,钱扬饰演的张生在梦中遇见梨园仙子时,舞台突然暗下,一束蓝光打在钱扬身上。

    随着昆曲笛声响起,八位身着水袖白衣的舞者飘然而出,现代舞与传统戏曲完美融合。

    观众席上一片哗然。

    “这是什么玩意儿?\"

    \"沪剧哪有这么跳的!\"

    \"亵渎传统!\"

    叫骂声中,一个白发老者愤然离席。

    钱博在侧幕看得心惊肉跳,而台上的钱扬却丝毫不乱,唱腔越发清亮。

    渐渐地,年轻观众开始鼓掌,到第三幕时,连一些老戏迷也被新颖的表演形式吸引。

    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息。

    但第二天,上海戏曲界的批评声浪却铺天盖地。

    《申报》上某位评论家写道:

    \"双钱班哗众取宠,糟蹋传统艺术。\"

    钱博忧心忡忡,钱扬却拿着报纸笑道:

    \"有人骂总比没人理强。

    大哥,你看这售票处排的队!\"

    果然,争议带来了好奇的观众,接下来一周的票全部售罄。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批评,钱扬并未止步,反而将这次风波视为推动沪剧革新的一次重要契机。

    他决定趁热打铁,不仅要在艺术上继续探索,还要在运营上做出改变,让双钱班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

    钱博虽然心里仍有些许顾虑,但看到弟弟坚定的眼神和戏院日益增长的观众数量,他开始相信,或许真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沪剧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于是,他全力支持钱扬的计划,两人携手开启了双钱班的新篇章。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钱扬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各种戏曲元素,从越剧的柔美到川剧的变脸,甚至是西方音乐剧的表现手法,都尝试融入沪剧《梦回梨园》及其他剧目中,力求每一场演出都能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同时,他还邀请了国际知名的舞台设计师合作,将传统戏台转变为现代科技感十足的表演空间,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舞台效果,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而钱博则在外围活动上下了大功夫,他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讲座和工作坊,邀请戏曲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共同探讨沪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观众对沪剧的认知,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到学习和欣赏沪剧的行列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钱班的演出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热点。他们的创新尝试虽然依旧伴随着争议,但更多的是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喜爱和尊重,许多老戏迷也在慢慢接受并欣赏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新风格。

    在一次特别策划的跨界演出中,双钱班与一支国际知名的现代舞团合作,将沪剧的经典唱段与现代舞蹈完美融合,这场演出通过广场公益演出,吸引了全球数百十观众的观看,让沪剧这一地方戏曲形式首次走向世界舞台。

    最终,双钱班不仅在国内戏曲界站稳了脚跟,还受到了国际文化界的认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典范。

    钱博和钱扬兄弟俩用实际行动证明,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真正的传承,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未知,拥抱变化。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文化艺术工作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用创新的力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钱博望着售票处那条蜿蜒曲折、几乎要延伸到街角的队伍,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弟弟钱扬的话虽糙却理不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引起争议,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红”。

    但作为一名对传统戏曲怀有深厚情感的艺人,他更担心的是,这样的名声能否真正转化为对艺术的尊重与理解。

    “我们追求的,终究还是艺术的纯粹与传承。”

    钱博沉吟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坚定,

    “不能让外界的喧嚣,掩盖了我们对戏曲艺术的初心。”

    钱扬闻言,笑容收敛了几分,他明白大哥的担忧,却也有自己的见解:

    “大哥,时代变了,观众的口味也在变。

    我们不能一味守旧,也要学会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这次的争议,或许正是我们探索创新的契机。”

    兄弟俩的对话,仿佛一阵清风,吹散了心中的迷雾。

    他们决定,不仅要面对批评,更要从中汲取力量,用实际行动回应那些质疑。

    于是,双钱班开始筹备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别演出——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戏曲盛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钱班的成员们夜以继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