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253章 双钱传奇

第253章 双钱传奇(2/3)

钱扬看着戏院大门上\"停业整顿\"的封条已经泛黄,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他伸手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这把钥匙他贴身带了八年,就等着这一天。

    \"大哥!\"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钱博猛地转身,只见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男子朝他奔来,阳光下那张与自己有七分相似的脸庞上挂着泪痕。

    \"扬弟!\"钱博张开双臂,兄弟二人紧紧相拥。

    钱扬比钱博小了三岁,战乱中兄弟失散,钱博留在上海,钱扬则随难民西去重庆。

    如今重逢,钱博才发现弟弟的下巴上多了一道伤疤,右手中指缺了一节。

    \"这是...\"

    \"在重庆防空洞里,被炸弹碎片伤的。\"

    钱扬轻描淡写地说,随即眼睛一亮,

    \"大哥,钥匙还在吗?我们进去看看!\"

    钥匙插入锁孔,发出生涩的\"咔哒\"声。

    推开门,灰尘在阳光中飞舞,戏院内蛛网密布,座椅东倒西歪。

    兄弟二人踩着吱呀作响的地板,走上舞台。

    钱博轻轻抚摸着褪色的幕布,钱扬则蹲下身,从舞台地板的缝隙中抠出一个小铁盒。

    \"还在!\"钱扬兴奋地打开铁盒,里面是一叠发黄的剧本手稿,最上面一页写着《梦回梨园》三个大字。

    钱博眼睛一亮:\"这是我们战前写的那个融合京剧元素的沪剧本子!\"

    \"正是!\"钱扬站起身,拍了拍手稿上的灰尘,

    \"大哥,现在日本人走了,咱们的沪剧该重见天日了。不如就从这个《梦回梨园》开始?\"

    钱博凝视着手稿,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陈年的气息一并吸入胸膛,坚定地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扬儿。

    这不仅仅是一个剧本,它是我们家族,乃至整个沪上戏剧界不屈精神的象征。

    我们必须让这份艺术之光,再次照亮沪上的夜空,让世人见证,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文化的火种也从未熄灭。

    “大哥,我记得当年我们说要创新沪剧,融合传统京剧的精髓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

    《梦回梨园》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也是对前辈们艺术传承的一份致敬。”

    钱扬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情与决心。

    钱博轻轻点头,思绪飘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时,他们虽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

    每一次秘密排练,每一次深夜里的剧本讨论,都是对未来的无声抗争与希望之光。

    “扬儿,你说得没错。

    但要让《梦回梨园》重登舞台,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修复这些手稿,还要找到当年的演员们,重建剧团,更重要的是,要让这出戏触动人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钱博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

    于是,两兄弟开始了艰难的筹备工作。

    他们四处奔走,联系散落各地的老伙伴们,凭借着记忆中的线索,一一找到了那些曾经共同奋斗过的演员。

    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提到《梦回梨园》,每个人的眼中都重新焕发了光芒。

    与此同时,钱博和钱扬也开始着手改编剧本,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又加入了新时代的元素,使之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

    他们邀请了年轻有为的导演和设计师加入团队,为《梦回梨园》注入新鲜血液,力求让这部旧作焕发新生。

    经过数日的努力,剧团终于重建完成,首演之日,整个沪上都为之轰动。

    《梦回梨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不仅唤起了老一辈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让年轻人领略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泪光闪烁。钱博和钱扬站在舞台中央,望着满场的观众,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自豪。

    他们知道,这一刻,他们不仅复活了一部剧,更是重启了一个时代的梦想,证明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根与魂永远值得被传承与发扬。

    从此,《梦回梨园》成为了沪上戏剧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与创新,让沪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日本人虽然暂时离开了这片土地,但他们留下的伤痕不会那么快愈合。

    我们需要用艺术的力量,去治愈人心,去唤醒民族的记忆和骄傲。\"

    两人相视一笑,那是一种无需多言便能深刻理解的默契。

    钱博接着说道:

    \"《梦回梨园》不仅要演,还要演得轰轰烈烈,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希望与力量。

    我们要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