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210章 赤壁再现

第210章 赤壁再现(2/3)

步侵蚀庙内珍贵的文物与香客们的虔诚之心。

    然而,战乱时期,物资匮乏,寻找一块合适的布料成了难题。

    她不愿因这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于是决定亲自踏上寻找材料的旅程。

    穿过残垣断壁,红姑来到了昔日繁华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南京路。

    这里,曾经灯火辉煌、商贾云集的新安百货大楼,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轰炸中轰然倒塌,只留下一片废墟和人们无尽的叹息。

    就在这片废墟之中,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吸引了红姑的注意——那是一幅窗帘的残片,虽然边缘焦黑,但主体部分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泽与精致的图案,仿佛是从另一个和平世界飘落至此的使者。

    红姑小心翼翼地拾起这片窗帘残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她相信,这不仅仅是布料与庙宇之间的巧合,更像是冥冥之中城隍老爷的指引,让这份从繁华中幸存下来的美好,能够继续在简朴中延续其生命的意义。

    回到城隍庙,红姑凭借着一双巧手,将这片窗帘残片裁剪、缝制,最终巧妙地修补在了破窗之上。

    阳光透过这独特的“窗户”,洒落在古朴的殿堂内,不仅挡住了外界的风雨,更仿佛带来了一丝来自远方的温暖与希望。

    消息不胫而走,城中的百姓们听闻此事,纷纷前来参观这扇由新安百货窗帘残片制成的“希望之窗”。

    他们在这扇窗前驻足,或默默祈祷,或轻声交谈,分享着各自在战火中的坚持与梦想。

    城隍庙因此再次成为了人们心灵的避风港,而那扇窗,也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苦难与希望的特殊纽带。

    岁月流转,战火终将平息,但红姑与那片窗帘残片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传奇。

    它提醒着后人,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光亮穿透云层,照亮前行的道路。

    而那扇窗,永远静静地诉说着关于坚韧、希望与重生的故事。

    正当阿火在水下悄无声息地完成他的任务,用锋利的潜水刀在船底刻下了一道致命的裂痕时,红姑也找到了最佳的放火位置。

    她轻轻掀开旗袍的一角,露出了藏匿其中的煤油瓶,动作敏捷而精准地将煤油倾倒在预先布置好的易燃物上。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随着一声轻微的火星落下,熊熊烈焰瞬间腾空而起,吞噬了整艘运粮船。

    火势之猛,犹如蛟龙出海,不可遏制。

    三千石大米,在火光与热浪中化作了滚滚浓烟,最终伴随着船体一同沉入了深邃的江底,带走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点燃了民众心中的希望之火。

    租界内的法文报纸,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场景,以“水上赤壁再现申江”为题,大篇幅报道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壮举。

    字里行间,不仅描述了事件的惊心动魄,更传递出了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力量。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继续前行,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当夜,黄浦江面波光粼粼,却暗藏汹涌。

    联络员, 许云高虽已被安全转移至法租界的一处秘密据点,但他的心依旧悬挂在被焚毁的军粮之上。

    他知道,这一行动不仅仅是破坏了敌人的补给线,更是在敌后点燃了一把精神之火,激励着无数仍在黑暗中挣扎的抗日志士。

    地下组织的情报网迅速铺开,许云高接到新任务:必须确保这次行动的影响最大化,同时策划下一步对敌策略。

    他与白发联队的智囊团紧急商讨,决定利用这次“水上赤壁”事件,制造更大的舆论风波,让国际社会对日军的暴行有所警觉。

    次日清晨,法租界的一家小报《晨光了望》率先发表了一篇深度报道,标题赫然为:

    《黄浦江上的火光:是偶然还是抵抗的呼唤?》。

    文章不仅详细描述了军粮船被焚的经过,还巧妙穿插了民间对于抗日英雄的赞歌,以及对日军侵略行为的谴责。

    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多家媒体纷纷转载,一时间,黄浦江上的壮举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与此同时,许云高与亚瑟先生,这位拥有多重身份的神秘人物,开始在国际社交场合频繁露面。

    亚瑟利用其广泛的人脉,在一次慈善晚宴上,以轻松却寓意深刻的演讲,将“水上赤壁”比作古代华夏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现代回响,巧妙地将这场事件提升到了民族抗争的高度,赢得了在场外国使节和各界名流的同情与支持。

    另一边,红姑和阿火并未因一次成功而懈怠。

    他们深知,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红姑利用其在上海滩的复杂关系网,开始搜集日军新的补给线路情报,而阿火则秘密训练了一支水下特种小队,准备应对更加艰巨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