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此时还有约320名孤军落入日军之手。
日军先将孤军迁至宝山月浦机场旁的空置军营,再于1942年3月将孤军官兵全部关入南京老虎桥监狱。
从1942年5月开始,分六批将孤军押往不同地方作苦工,最远的两批被送到了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岛。
其间有包括继谢晋元之后担任团长的雷雄在内约100人逃脱,回到大后方,还有约100人在做苦工或逃亡中遇难。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幸存下来的四行孤军还有约170人,都受到了从优嘉奖。
“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象征:
虽然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守卫总共还不到五天时间,但却充分展现出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念,成为抗战中的一面旗帜。
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创造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在当时广为流传,歌词中反复出现“中国不会亡”,就是将八百壮士看作坚持抗战、绝不屈服的精神象征。
因此,四行仓库也就成了抗战圣地。
政治和军事协调?:
1937年,国共两党虽然已经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议,但双方在具体合作上仍存在诸多摩擦和信任问题。
八路军并未被纳入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中的统一指挥体系。
? 实际效果和后续发展?:八路军在华北地区采用的游击战术成功地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减轻了华东、华中地区的战斗压力。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自卫抗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
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阵地开进:
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数次会议
从卢沟桥事变后,统帅部为了应付“七七事变”后的复杂形势,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初期的战略政略和各方面准备情况。
七七事变后统帅部会议:
7月11日
军实先行筹备,准备将一部分德机械化师调往北方作战,检讨弹药粮秣储备情况和新武器分发情况;
优先补充韩复榘的部队,安抚韩复榘,稳定山东局势;
通信兵向北推进,切实掌握好北方情况。
战火储备够二十个德械师三个月用,粮秣储备有50万人、10万匹马一个月份,正在购办两个月份的储备。
黄河以北无储备,首要任务是将以上粮弹储备一部推进至黄河以北储备。
7月12日
计划派遣熊斌至保定,并向二十九军承诺,如果需要子弹和军实,中央将源源补充。
害怕二十九军擅自妥协,华北进一步特殊化。
7月13日
增拨第2师补充旅(后更名为独立第20旅)一个团秘密进驻上海市区战略要点(虹桥机场等);95师北上填防。
南方开始注意守好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