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刚。从邳彤辨甘凉到帖木儿悟润燥,从口传“沙中银条”到志载“药市盛况”,可见中医智慧从来不是书斋里的空谈——它在田埂上的晨露里,在药农的锄头下,在病家的口碑中,在“实践校正文献,文献反哺实践”的循环里。
所谓“天人合一”,不过是让草木的性情顺应天地的呼吸,让医者的仁心贴合生命的律动。南北双参,一润一燥,恰似阴阳相生,共守着“生生不息”的自然大道。
赞诗
太行东麓土膏肥,燕山北沙风露微。
一根银条分南北,两地药香共盈亏。
甘凉可润枯肠火,清燥能驱湿痹威。
莫道本草无灵性,顺天应人自光辉。
尾章
如今,安国的祁州药市仍飘着沙参的清香,牛家营子的沙参田依旧随四季枯荣。现代实验室里,研究者从沙参中提取出皂苷、多糖,验证着它“滋阴润燥”的功效;而在乡间,老药农仍会说:“清明挖的苗,要趁东风晒;霜降挖的根,得伴秋阳收。”
古老的智慧从未远去。它像沙参的根系,一端扎在地方志的字里行间,一端伸在田野地头的实践中,在时光里不断生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这,便是双生沙参留给世间的启示。
(全篇终)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