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3g、柴胡3g、五爪龙30g
- 功效:补脾益气,升阳举陷
- 主治: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肢体无力)
- 配伍特色:
1. 重用黄芪:每日剂量可达120g,配合五爪龙(岭南道地药材)增强补气之力
2. 佐用胆南星:针对"筋痿拘缓"病机,化痰通络以治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 调护脾胃:陈皮理气防壅,体现"治痿独取阳明"的经典理论
临床突破
邓老经验方通过调节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其疗效被现代医学证实。配合康复训练,总有效率可达85%以上。
六、蒲辅周(现代)——玉屏风散加减(《蒲辅周医案》)
名家思想
倡导"轻可去实"理念,善用黄芪轻剂调理小儿虚证,开创儿科"固表防感"的新方法。
方剂解析
- 组成:黄芪10g、白术15g、防风3g、生姜3片、大枣2枚
-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 主治:
1. 表虚自汗(反复感冒、动则汗出)
2. 小儿气虚易感
- 配伍要点:
1. 防风用量最小:仅为黄芪的1/3,体现"发在芪防,收在术"的配伍比例
2. 生姜大枣调和:顾护脾胃,增强药物吸收
3. 剂型改良:常制成膏方或袋泡剂,便于儿童服用
学术贡献
蒲老强调"黄芪固表,不使外邪内侵",其经验被纳入《中医儿科学》教材,成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典方案。
总结:黄芪应用的五大里程碑
1. 仲景奠基:确立黄芪在慢性虚损病中的基础地位
2. 东垣创新:开创补气升阳理论,拓展黄芪应用维度
3. 清任突破:大剂黄芪活血,开启气虚血瘀证治疗新篇
4. 锡纯拓展:升补大气理论,将黄芪引入心肺疾病领域
5. 现代拓展:邓铁涛、蒲辅周等将黄芪应用推向现代疑难病与儿科领域
这些名家通过对黄芪性味功效的深刻理解,结合不同时代的疾病特征,创造性地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配伍方法,形成了完整的黄芪应用理论体系,至今仍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