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他本已神志昏沉,云岐子将药液慢慢灌下,两日后,竟能睁开眼睛,痰鸣声渐消,手指也能微微动弹——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守真堂前的老槐树下,渐渐有了笑语。痊愈的病患带着自家种的蔬菜来谢,说云先生的“四味汤”是“救命神药”。云岐子却望着药臼里的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对弟子们说:“非药神也,是草木有灵,应时而生,应病而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天道;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此乃医道。麻黄生于寒地,得辛温之性,能破冬寒;桂枝采于春枝,得生发之气,能助阳气;杏仁收于秋实,得肃降之能,能平咳喘;甘草生于原野,得中和之味,能调诸药。四药合和,顺天应人,方能奏效。”
他取来纸笔,在《守真堂医案》上写下:“建安七年,甲子岁,寒水过盛,戾气犯表,致平阴大疫。证见恶寒无汗,咳喘脉紧,此太阳伤寒表实证也。拟方: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温服,覆被取汗。此方宣肺解表,散寒平喘,药后汗出热退,咳喘自平。”
窗外,寒风依旧,却似少了几分戾气。云岐子发髻上的紫菀花枝轻轻摇曳,仿佛在预示着,这场人与寒邪的较量,才刚刚揭开序幕——而这剂初成的“四味汤”,还需在更多病案中,淬炼出更精准的锋芒。
(上卷终)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