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曹操那些事 > 第203章 河东战乱

第203章 河东战乱(1/2)

    高干的反叛确实出于曹操的预料,曹操碍于幽州的事还没有处理完,无法立刻回军。

    但高干想做的事也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

    弘农的张琰在囚禁弘农太守之后,便想着以太守之令召集各县令,意图说服他们一起起兵。

    能说服的最好,便是多一个帮手。

    无法说服的,只能一道囚禁了,不能多一个敌人。

    渑池县令贾逵应邀前去会见太守。

    刚到弘农县的贾逵就感觉到气氛异常诡异,大堂之上暗暗透露出杀气,关键堂上坐镇的并不是太守,而是张琰。

    他虽然不知张琰已反叛,但来之前便已经听说北面的高干已经反叛,正在拉拢周边势力,好几个势力已经响应。

    贾逵忽然意识到眼前的张琰可能已经响应高干,反叛曹操。

    如果真是如此,那他面对的就是龙潭虎穴。

    贾逵急中生智,当张琰说出目的之时,他丝毫没有惊讶,还假装愿意同张琰一起反叛,还给张琰出谋划策,成功过取得了张琰的信任。

    考虑到渑池的城防并不牢固,若是张琰发现他说谎,领兵追来,定然守不住。

    于是,贾逵就灵机一动,以修筑城墙的名义从张琰那里借了一些军队。

    回到渑池后,城中那些图谋反叛的人以为贾逵也已经反叛,因此都不避讳贾逵。

    贾逵就趁此一个个捉起来斩杀。

    随后,他修好城堑,坚决与张琰对抗。

    张琰一时间无法攻下。

    河东方面,王邑虽然不是曹操的亲信,但他励精图治,是一名能臣,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王邑有自己的考虑,并没有接受卫图与范先的建议。

    但曹操并不放心,河东郡是河内、河北之地联通三辅和西凉的要害,若是河东郡有失,马腾和韩遂等西凉大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河东郡决不能被高干离间。

    他必须将并非亲信的王邑调离,寻一自己人出任河东太守。

    曹操让荀彧以朝廷之令诏王邑进都。

    至于这个自己人是谁,曹操依旧是征求了荀彧的建议,要求能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

    荀彧面上给曹操物色人选,心里不知道会不会想,曹操真贪心,萧何、寇恂那可是顶级人才,天底下哪有那么多萧何和寇恂?

    过了几日,荀彧还真给曹操找到了一个人,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

    曹操立刻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

    但此刻王邑并没有离开河东,他以天下还未定为理由不愿入朝。

    当地官吏百姓也不希望他离开,郡掾卫固及中郎将范先各自前去拜见司隶校尉钟繇,希望王邑能留下来。

    钟繇不听范先的意见,反而严令王邑交出兵符。

    王邑无奈,只能带着印绶,从河北前往许县自行投案。

    眼见无法阻止王邑离去,卫固和范先便想着阻止曹操的亲信进入河东郡。

    他们故意派兵驻扎在黄河渡口陕津,阻拦杜畿渡河。

    曹操十分恼火,不管卫固有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叛,阻拦朝廷命官赴任已经是实质上的反叛了。

    他立刻命夏侯惇讨伐卫固。

    杜畿也没有坐以待毙,他觉得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并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如果夏侯惇大兵入境,河东百姓就会被卫固胁迫,死战抵抗。如果夏侯将军不能取胜,那河东这一带的局势就乱了,再也无法控制;如果能够取胜,那么河东的百姓就会丧失殆尽。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打着老太守的旗号拒绝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杀害新太守。现在他不带兵马,单车上任,卫固和范先就不敢和朝廷翻脸,只能假意接受。

    只要能在河东待上一个多月,他就能想办法制伏二人。

    于是,杜畿换了一条路,从原先汉献帝回雒阳的路线入手,渡过郖津到达郡治。

    卫固和范先再担心,该来的总会来的。

    卫固与杜畿是老相识,多少有些薄面在。

    但范先与杜畿根本不认识,想要不与杜畿接触,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杀了杜畿。

    卫固一直犹豫不决。

    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

    杜畿心里十分清楚,一味地装孙子,唯唯诺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像极了《三国演义》里刘备韬光养晦来麻痹曹操。

    他还把郡中的官职和人马都交给了二人,成功获得了二人的信任。

    这时候,杜畿就用了两招,把二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一招是用百姓的心意来压制二人招兵,使得二人损失了很多钱财而实力却没有得到增长。

    另一招是用利用二人部下的抱怨,让二人遣散部下以获得忠心,结果人马都纷纷散去。

    相反,杜畿私下里又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悄悄团结了一批支持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