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春,曹操平静日子还没有持续很久,便遇到了一生中都在困扰他的问题,粮草问题。
兖豫地块经过整整一年多时间的战争消耗,基本上把粮食都打完了。
曹操不得不命程昱领东郡、东平国和鲁国三地筹措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看似多地多方位多途径筹措粮食,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很快,粮草的需求便诞生了。
还是东面,还是徐州,还是东海郡,还是昌豨。
再次反叛!
昌豨本是泰山贼,有了实力的资本之后,便想要混迹在诸侯圈子里,时常左右摇摆,毫无信誉。
臧霸势力大就依附臧霸,陶谦厉害就依靠陶谦,刘备送些利益就归顺刘备,曹操打不过就投降曹操。
反正周边是谁,有没有利益都可以让他动摇。
但臧霸不同,虽然同是泰山贼出身,却重情谊,懂大义。
曹操对其也十分佩服,会安心将徐州东面三郡交给臧霸。
昌豨距上一次反叛还不到一年时间,曹操颇为头疼,给颍川太守夏侯渊和裨将军张辽下令,必须彻底平定叛乱。
二人领命而去。
曹操这一次算是下了死命令,怎么也得彻底拔除这根刺。
同年二月底,夏侯渊和张辽领军杀到东海郡。
昌豨得知消息,看着声势浩大、气势如虹的曹军,选择坚守不出、负隅顽抗。
夏侯渊与张辽各自领军,直接包围了昌豨所在的郯城。
郯城乃东海郡治所,也是徐州数一数二的大城池。
当初曹操攻打陶谦,陶谦支撑不住,便是领着一万多人退守郯城。
郯城城池坚固,昌豨手中人马不少,粮草辎重众多。
所以夏侯渊与张辽攻打了数月,一直没有拿下来。
很快,二人军中粮草即将耗尽,很多将士都劝主将领军返回,待时机成熟再来攻打。
毕竟昌豨也跑不到哪里去。
但夏侯渊和张辽明白,曹操先前就下过死命令,必须击败昌豨,平定东海叛乱。
如今叛乱未定,岂能因粮草问题而退。
张辽说服夏侯渊,并没有采纳众人的建议,坚持每日巡查围城情况。
一连数日,张辽敏锐地发现了昌豨的变化。
他对夏侯渊说,或许破城就在这几日。
夏侯渊不解。
张辽解释道,这几日他巡查围城军情的时候,昌豨总是盯着他,以前总是朝着他射箭,现在射箭的次数也变少了。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城中缺少物资了,昌豨只能省着点用,要么就是昌豨犹豫了,没有使出全力战斗。
夏侯渊觉得很有道理。
张辽又说,他打算明天主动找昌豨谈谈,摸摸情况,如果能说服他投降,那是再好不过的。
第二天,张辽便派使者向昌豨传话,说曹公有令,让张辽来给你传达。
昌豨果然走出城来与张辽对话。
这一刻,张辽便明白,不是城中物资紧缺了,而是昌豨不想打了。
否则早就乱箭射退。
张辽对昌豨说道,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到大赏。
昌豨想了又想,既然有利益可以获得,就不用面对数月的围困了,便答应下来,但实际心中还存在疑虑。
张辽察觉出了昌豨的想法,便对他说,想要去拜访一下他的家人,问候一下平安。
昌豨见张辽只是孤身一人,不好拒绝。
于是,张辽只身进入昌豨家中。
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十分高兴。
当天,他就同意跟随张辽和夏侯渊等人一同返回许县,拜见曹操。
见夏侯渊和张辽将昌豨带来,并成功平定了东海郡的叛乱,曹操很是欣慰。
他命人请昌豨到跟前。
昌豨本以为曹操会如同张辽所说,眼巴巴地等候着曹操的赏赐。
谁料曹操却质问昌豨,当初讨伐刘备之时已经放过他一马,还继续将东海郡交给他管理,为何此次又要无故反叛!
昌豨微微一惊,没有料到曹操居然会如此问,心里的真实想法又没法跟曹操说,难不成说就是要讨些利益,或者是想要独立?
他眼咕噜一转,一条小计谋涌上心头。
昌豨说,他这样做也是无奈,臧霸那小子时常来搜刮物资,东海郡都没东西了,他不得不起义,想要抢其他郡的。结果还没来得及出手,就被夏侯将军和张将军包围了。
曹操呵呵一笑,知道昌豨在胡说八道,也不想再追究。
“没物资可以问朝廷要,以后不可再叛!”
曹操不怒自威,简单的话语中透露着无法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