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曹操那些事 > 第152章 三征张绣

第152章 三征张绣(1/2)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见夏侯惇与刘备联手稳定了东面沛国的局势,便再次将目光投向南阳的张绣。

    月中,曹操再度起兵,亲帅大军数万人,命曹仁为辅军,命乐进、于禁为先锋,命荀攸为军师,出兵南下。

    大军经过一月的休整,气势真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推进到了安众,与张绣屯兵的穰县不过四十里地。

    四十里地,骑兵不过半日便可到达。

    用穰县已在曹操大军铁骑之下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张绣一时间慌了神。

    他心中十分清楚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而且上两次交手,都对曹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曹操万一发起疯来,他就麻烦了。

    贾诩却劝说张绣不用慌张,目前穰县城池坚固,城内人马粮草充足,曹操一时半刻拿不下,况且南面还有刘表在,随时可以支援,曹操不一定是他张绣的对手。

    “主公只需要做一件事,将实时战况同步给刘表,刘表自然会为主公出头。”

    张绣从之。

    不愧是顶级谋士,一看就能看出其中要害,并有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

    只要张绣严格执行,便可安然无事。

    同样身为谋士的荀攸自然也看出了其中问题。

    他对曹操说:“主公,张绣的穰县距离刘表的襄阳太近,我军只要全力进攻穰县,襄阳便可源源不断地给穰县输送兵力和粮草,同时还能利用安众南面线路,绕道新野城,截断我军后路,与我军十分不利,不得不防。”

    “臣建议,当放缓进军速度,驻扎在安众。刘表与张绣并非真心合作,急功则容易使其二人抱团,不如缓缓图之,时间一长,刘表便会出现疲乏,不再支援张绣。届时主公可亲帅大军,突袭穰县,打个张绣措手不及,南阳可定也!”

    荀攸的话听起来是不是十分熟悉,似曾相识。

    不错,正如后来郭嘉遗计定辽东的遗计,攻则抱团对抗,缓则自相谋取。

    荀攸也正是看到了张绣与刘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非一块铁板,才有了这样的判断。

    按常理,曹操只需要坚持数月,穰县定然可破,南阳郡可定。

    可面对就在眼前的张绣,心中无比气愤的曹操,手握气势如虹的大军,并没有采纳荀攸的意见,而是领军火速赶到穰县城下。

    也正如贾诩所说,穰县城池坚固,兵马粮草充足,又有刘表的支援,曹操硬是强攻了一月有余都未曾拿下。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战事的发展如荀攸所料。

    刘表派出大军来支援张绣。

    他们并没有通过与张绣一道对抗曹操的方式,而是准备绕道新野,去截断曹操的退路。

    这番操作如果顺利地话,曹操就会陷入背后刘表、正面张绣的包围圈当中。

    只顾着眼前的曹操对此事可谓毫不知情。

    危险已经悄然靠近。

    若说袁绍是曹操的救星,那是一点都没有错。

    曹操双眼还不停地盯着穰县之时,忽然收到一封来自许县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是来自一名曾经袁绍手下,如今投靠了曹操的将士。

    信中说,袁绍与谋士田丰等人正在准备偷袭许县。

    就寥寥数字,直接吓得曹操出了一身冷汗。

    见眼前战局已经陷入僵局,曹操又担心背后被袁绍突袭,不得不先行撤军,返回许县。

    当真是袁绍无意间的一次透露,再次救了曹操。

    若是曹操多在穰县停留数日,刘表的反包围圈就能设置成功,到时候曹操就插翅难逃。

    撤退的途中,曹操不禁对荀攸感叹:“当初若是听了先生的话,或许今日的战况不至于如此。”

    见曹操布置在穰县的包围圈逐渐散去,张绣准备起兵追击。

    贾诩站出来劝道:“万不可追,追则必败。”

    但张绣可不想放过此等千载难逢的机会,执意要率军追击。

    与此同时,刘表的荆州兵也越过新野,赶到了安众县,初步对曹操形成了包围之势。

    曹操大军再次陷入前有刘表拒险,后有张绣追兵,前后受敌的处境,形势危急。

    荀攸建议曹操趁夜黑,命将士打造假人迷惑刘表和张绣,实际偷偷运送粮草绕道先行。

    曹操从之,命将士连夜打造地道,将粮草辎重悄悄运送出包围圈,然后又将精兵埋伏在刘表大军身后。

    张绣和刘表大军见曹操大营中人头涌动,并没有怀疑。

    等到天亮之时,张绣和刘表大军靠近曹操营地,才发现早已经空无一人。

    又看到大营中的地道,都很自然地认为曹操已经连夜撤离,当即决定全力追击。

    两路大军刚掉头,便遇到了曹操的伏兵。

    曹操指挥大军,于禁左路步兵推进,曹仁中路骑兵冲击,乐进右路步兵夹击,三路共进,兵骑协同,打得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