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曹操那些事 > 第134章 国都选择

第134章 国都选择(1/2)

    话说曹操拿下颍川之后,便要考虑选个地方给天子落脚,也就是大汉新的都城。

    总不能天子来了,却没有地方住。

    都城的选择有很多,最具有竞争性的便是兖州济阴郡的定陶和鄄城、前治所山阳郡的昌邑,以及东郡的濮阳城。

    这些城池都有一个特点,便是城池高大坚固,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都城的选择曹操不能公开,所以只能以选择大本营为由,向众人征求意见。

    很多将士都将票投给鄄城,一来是他们的家属都在鄄城,成为大本营之后自然会有好处,二来鄄城已经成为曹操根基最牢固的根据地,经过荀彧长时间的治理,有很好的基础,三来鄄城位于兖州腹地,与周边的战乱边境都有缓冲地,十分安全。

    但是曹操并没有采纳,而是将目光投到了颍川。

    颍川历来人才济济,将大本营设在颍川郡,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充实曹操的人才库。

    而且颍川与雒阳的联络相比济阴郡更为紧密,地理位置也更加重要。

    关键还有一个因素,曹操帐下的诸将和谋士中,只有一个看出了端倪。

    那便是荀彧。

    也正是荀彧,讨论期间众人各个豪言壮语,唯独他竟一言不发,脸色阴沉,不知所想,只是反复环视着跟前众人,又不停地扫视着曹操的反应。

    曹操虽有察觉,却未曾放在心上,毕竟就在刚刚,荀彧还在为众人不同意“奉天子以令不臣”而充当曹操的说客。

    当天夜里,曹操在阳翟的临时府邸休息,荀彧忽然来登门。

    看着一脸严肃的荀彧,曹操便知道他有话要说。

    还不等曹操开口,荀彧便解释此行目的。

    “深夜造访,还请主公赎罪。只是今夜未曾弄明白,怕是无法入睡。”

    他来找曹操求证心中的猜想。

    曹操笑着说:“有何事还能让文若迷糊的?”

    荀彧回道:“主公今日堂上议事,欲奉天子以令不臣,为何又要在兖豫之地选一处行宫来安置圣上,而非进军雒阳?”

    此言一出,曹操蹙了蹙眉,咕噜着眼睛来回踱了数步,心里忽然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荀彧乃聪明人,不会不知道为何不去雒阳。

    他有如此一问,恐怕因为心中立场不同。

    曹操并没有直接点名,而是假装不知,反问荀彧:“文若此话何意?”

    荀彧也不再遮遮掩掩,斥责道:“主公,雒阳城乃大汉国都,地位不可撼动,身为汉臣当进国都以奉天子。如今主公却想着将天子迎来兖豫之地,岂不是要将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这话放在任何一个君主面前,都是大大的忤逆之言。

    身为曹操帐下谋士,自然是一心一意为曹操的事业发展谋划,岂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过曹操也不是寻常诸侯,他并没有愤怒,也没有把荀彧怎么样。

    曹操只是冷静地回道:“文若可曾想过雒阳如今在何人手中。当今天下大乱,天子就算能站稳雒阳,又能如何?天底下又有多少诸侯愿意听天子之言。操虽非萧何,但意在平定乱世,若是派兵驻扎雒阳,我军压根没有根基,又如何四处平乱?倒不如接天子来兖豫之地,根基稳定,不会被他人牵制。”

    “再者,雒阳被董卓摧毁,早已破烂不堪,压根没有地方让天子落脚,如何能安置天子?操想要奉天子,也得重建皇宫,想去雒阳建也不可得啊。”

    面对曹操如此解释,荀彧多少总算是安心一些。

    言语不一定真,但道理并不假。

    就算曹操真心想要奉天子,雒阳城确实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最终的目的都是平定这大汉乱世,还百姓朗朗乾坤,不如支持曹操的决定。

    “既然如此,彧另有都城选择,鄄城绝不是最佳。”

    曹操内心庆幸,听到荀彧这般说,至少说明他来之前已经考虑过曹操真正的用意。

    也愿意与曹操继续同行,共同面对天下乱世。

    这就够了,能将荀彧安心在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曹操笑着说道:“文若有想法,不妨说说。”

    身为主公,自然不能随意让手下猜中心思,让荀彧先说,便可看形势调整。

    荀彧行了礼,回道:“主公既然问,彧便斗胆猜测。主公可是防着袁绍,又准备往南发展?”

    此言一出,曹操哈哈大笑,心中惊讶之余,反问荀彧:“文若为何会如此想?”

    别看这句话很寻常,却另有他意。

    曹操和荀彧二人都明白,这次渡过难关离不开袁绍的支持和援助,而且此刻袁绍已经壮大到了九州第一诸侯,时刻想着要让曹操归入其门下。

    曹操面上在问荀彧不应该这么想袁绍,实际上在问他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

    荀彧微微一笑,自信地回应:“颍川之地,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