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曹操那些事 > 第124章 徐州迷踪

第124章 徐州迷踪(1/2)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交代,与曹操密切相关。

    曹操接收袁绍粮草和兵马之际,东面的徐州牧陶谦病重,无法再治理徐州,开始寻觅徐州的接班人。

    其实按照汉朝的体制,压根不应该有所谓的接班人。

    徐州牧乃朝廷任命,由谁担任都是天子说了算。

    换言之,陶谦若是在徐州牧之位上病逝,朝廷理应收回之位,或重新挑选一名信得过,具有统帅能力之人来担任。

    就如当初袁术、袁绍和曹操等人争夺扬州牧一样,谁都有可能。

    但经过先前与派人与朝廷的沟通,陶谦心里早已清楚,如今的天子已经失去了作用,整个中原已经没有人会真的认可当今天子。

    各路诸侯也都是在各自的地盘中当皇帝,随时准备着争霸天下。

    陶谦占据徐州,也是将徐州当做自己的家业。

    哪有家业拱手让给他人之理?

    这也是兴平元年众多诸侯达成的默契。

    谁也不会挑事,趁着陶谦不行之际向朝廷请命,企图通过体制任命的方式接手徐州。

    天子也没有想着介入,免得驳了自己的面子。

    只是按照常理,陶谦既然找接班人,自然是在自己的儿子中挑一个。

    所谓的子承父业,顺位继承。

    就像是皇位传给太子,爵位传给长子,家族传给嫡长子。

    一切都理所应当。

    不过徐州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荆州,陶谦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简简单单地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几乎不可能。

    为何?

    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周边环境危机四伏,可以说是列强环绕,陶谦不得不选择与公孙瓒联手。但事态发展依旧出乎他的预料,公孙瓒面上看着强大,实际却不敌袁绍。如今蜷缩在幽州北面,基本上丧失了争夺河北各地的能力。

    然而西面的曹操却日益强大,接连两次陶谦都败在曹操手中。

    南面的袁术,虽在休生养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刻还是拥有千军万马的大诸侯。

    另外还有一个新兴势力孙策,气势如虹。

    反观陶谦他两个儿子,不管是武力还是文功,都没法与上面那些诸侯相比。

    想要靠他们守住徐州,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是徐州这家创业公司股份太过复杂,陶谦所占的比例比较小。

    徐州和荆州、益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基础的便是掌控三州的地方势力插足太深,使得州牧的权力大幅缩水,如同地方权力过大,中央便会被架空一样。

    陶谦、刘表和刘焉都是朝廷直接任命而来。

    这个混乱的年代,三人都必须借助地方势力,才能站稳脚跟。

    这就好比一家初创公司,创始人很有才能,手握技术,但没有资金和人脉。

    他就不得不采用股份制的模式,请拥有资金和人脉的一方加入。

    相应的,创始人手中的权力也会被分出去一些,便是所谓的权钱交易。

    当股份制公司面临权力交接之时,就不一定老板父子之间的交接,那些小股东也会对董事长之位有所觊觎,这一点荆州牧刘表深有体会,蔡瑁与刘琦便是最好的例子。

    陶谦心里清楚,徐州摆在眼前的就有两派,徐州派和丹阳派。

    两派对于徐州而言都至关重要,他主政之时,选择权衡两派的矛盾,但新的州牧就不一定能做到。

    若是小股东与新的徐州牧发生内讧,徐州百年基业便会毁于一旦不说,连新的州牧都会背负身亡的风险。

    基于上述两个重要的原因,陶谦深思熟虑之后打算采纳徐州别驾糜竺的建议,请刘备出面领徐州牧。

    也只有刘备能镇住徐州各方的势力,抵挡住西面曹操的进攻,更关键的是刘备向来以仁义为本,绝对不会对其二子下手。

    如此一来,不仅能保住徐州稳定,也能确保其二子未来的荣华富贵。

    很多人评价刘备走了狗屎运,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徐州,坐上徐州牧之位,不像曹操,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兖州牧的位置屁股还没有坐热,便再次让兖州陷入混沌之中。

    实际上刘备第二次援救陶谦之后,陶谦便已经向朝廷举荐,请刘备出任豫州牧。

    刘备也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刘豫州。

    同时,陶谦还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请他驻扎在小沛。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陶谦此举就是想要让刘备去抵抗西面的曹操,免得第三次面临危机,刘备自然也知道其中道理。

    但是陶谦开出的这个条件对于家底子一向很薄,江湖地位一直不高的刘备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刘备抱着“给谁打工不是打工”的心理,半推半就地成交了。

    如今刘备的金主陶谦陷入了困境,一病不起,权力交接之事自然就要摆上台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