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顾大臣们的苦苦劝谏,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决定。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那声音冰冷而又决绝,仿佛来自九幽之地的寒冰,让大臣们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大臣们和将士们看着祝融那决绝的表情,心中满是无奈和悲哀。他们知道,此时再多的言语都是徒劳,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决定。一些年轻的将士们甚至默默地握紧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泛白。他们的眼中闪烁着不甘的泪花,那是对梦想破灭的惋惜,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们为自己失去了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感到惋惜,更为虞朝可能面临的未来而感到担忧。但在君命面前,他们只能压抑着心中的不满,服从命令。他们默默地退下,脚步沉重而缓慢,仿佛身上背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整个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沉重的气氛,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而虞朝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只,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大臣们和将士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们不知道虞朝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噩梦,醒来之后,一切都能恢复正常。
“从虫族那里定期获取筑基丹,开始全民修真。”当这一政令从祝融口中郑重宣布时,原本庄严肃穆、鸦雀无声的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大臣们的动作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有的原本正在书写记录的手停在半空,毛笔上的墨汁一滴一滴地落在纸上;有的刚端起茶杯准备喝茶,茶杯停在嘴边,茶水在杯中微微晃动;有的交头接耳讨论事务的大臣,嘴巴张着却没了声音。那寂静仿佛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感到一种压抑和紧张。
紧接着,便是一阵嗡嗡的议论声,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这议论声由小变大,由稀疏变得密集,好似一群被惊扰的蜜蜂,在朝堂中乱作一团。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皱着眉头,满脸的不可思议;有的瞪大了眼睛,眼神中充满了震惊;有的则摇头叹息,仿佛预见到了未来的危机。
修真对于虞朝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人对此一无所知。在他们的认知里,世界就是眼前这片广袤的土地,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和惊讶,那表情就像看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奇异景象。在虞朝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依靠农耕、狩猎和习武来维持生计。农民们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希望;猎户们穿梭于山林之间,凭借着矫健的身手和敏锐的目光捕获猎物;习武之人则在练武场上挥汗如雨,苦练武艺,保卫家园。对于这种神秘而玄奥的修真之术,他们既感到陌生,又充满了好奇。那好奇就像一颗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种下,等待着发芽开花。
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解。他们深知虫族与虞朝之间的深仇大恨,也明白这修真之事充满了未知和风险。其中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的声音颤抖而又急切,仿佛是一位忧心忡忡的老者在诉说着心中的忧虑。他的身体微微颤抖,双手抱拳,那抱拳的动作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无奈。他说道:“陛下,这虫族向来与我虞朝为敌,他们在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的无数子民死于他们的刀下。我们怎可从他们那里获取筑基丹?这其中说不定隐藏着什么阴谋诡计。而且,这修真之事虚无缥缈,我们对其一无所知,贸然推行全民修真,恐会引发诸多事端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和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列举了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这筑基丹的质量无法保证,万一虫族在其中做了手脚,那后果不堪设想啊!”有的大臣皱着眉头分析道:“民众可能会因修真而荒废正业,农田无人耕种,商铺无人经营,国家的经济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还有的大臣满脸忧虑地指出:“修真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不同的修真门派和势力可能会为了争夺资源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到时候虞朝将陷入内乱之中。”
然而,祝融却坚信,修真能够让虞朝的子民变得更加强大。他坐在那金碧辉煌的王座之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虞朝在修真的道路上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他的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上的大臣们,那目光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强行推行这一政令。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朝堂中回荡:“此事我已下定决心,无需再议。虫族虽与我们为敌,但这筑基丹对我们的子民有益。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必能让虞朝脱胎换骨。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未知的风险而错失这个让虞朝强大的机会。”那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能够驱散所有的疑虑和担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时间,虞朝上下掀起了一股修真的热潮。大街小巷上,人们议论纷纷,话题无一不围绕着修真展开。那些原本对修真一无所知的百姓,也开始四处打听修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