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185章 天凉了,金国该亡了!

185章 天凉了,金国该亡了!(2/3)

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不过……”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这只是你们的想法而已。金国不仅是要亡国,还有灭族之忧。原本那些欺压百姓的女真人,未必不会把家中的存粮贡献出来。”

    “他们能坚持的时间,恐怕比你们想的要长得多。而且,征战旷日持久的话,女真签军经过了足够的军事训练,说不定到时候更麻烦。”

    孟珙道:“那大王的意思是……”

    “不要有侥幸之心,等待金国自败。一年内,金国支撑下去也好,支撑不下去也好,我们都要突破桐伯山防线。而且,双方联军的损失,不能太大。”

    “这……这能办到吗?”

    “怎么不能办到?”赵朔微微一笑,道:“金国的精兵猛将,都集中于桐伯山防线了,其他地方都是一些签军而已,防备空虚。如果我军从他处进入河南境内,直逼汴梁,你说桐伯山防线的金军,会不会回援呢?”

    当然会回援了。

    不仅仅是因为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就在汴梁城。

    还有最关键的,金国大部分精兵的家眷,比如潼关那六万精兵的家眷吧,被迁到了汴梁城内。汴梁一丢,他们的老婆孩子就没了。

    所以,金军就是明知回援是火坑,也得往坑里跳!

    孟珙犹豫道:“也没那么容易吧?其一,我们得死死黏住桐柏山守军,不让他们发现我军那支偏师的动向。如果他们提前分兵,把那支偏师堵住,就功亏一篑了。”

    “其二,金国将女真男子全部签军。各城池中守军相当不少,这支偏师人数不多,如何攻敌军的坚城?又如果保证后勤大军的供应?还有,黄河防线的金军被抽调不少,但大王留在山东河北的大军不多,想要过黄河,恐怕也不是易事。”

    赵朔笑了笑,道:“那就不从山东河北过黄河,而是依旧从宋国借道过淮河,进入淮北地区。别告诉我,宋国水师送我大军至淮北的能力都没有。”

    这其实是赵朔借的历史上蒙古军灭金的故智了。

    在历史记载中,拖雷率四万蒙古军对宋国强行借道,到达唐邓地区的时候,只有三万五六千人了。

    面对金国主力组建的防线,拖雷也无能为力。

    但是,他的借路奔袭调动了金国的主力部队,连金国守黄河的精兵都来堵截他了。

    窝阔台率蒙古主力大军,趁机在山西渡过黄河,兵发汴梁。

    金国见势不妙,赶紧调动大军回援。

    拖雷兵力不足,拦不住金军,只能一路上进行袭扰。结果,金军发了狠,决定仗着人数优势,先吞了拖雷这三万多蒙古军再说。

    双方决战于三峰山。

    本来是金国精兵猛将云集,又占着人数的优势,拖雷岌岌可危。可正在这时候,突然连降数日大雪,金军早没有了先祖的吃苦耐劳,战力大减。

    蒙古军却还是处于鼎盛时期,吃苦耐劳之极,雪后激战,拖雷以不到四万军歼灭了金军主力。

    也正是这战果太辉煌了,回军的路上,窝阔台就把拖雷弄死了。

    赵朔留在山东河北的兵马不多,山西更没进入,从山东河北强渡黄河是不现实的。

    但是,宋国有水军啊!

    宋金边境的西段,以淮河为界。宋国的陆军打不过金军也就算了。但如果水军也打不过被严重抽调的金国水军,那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

    孟珙却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从淮北到汴梁千里之遥,一路之上坚城无数,您的大军如何对付这些坚城,又如何保障后勤呢?

    “何必要对付那些坚城,又何必一定要保障后勤呢?”赵朔微微一笑,道:“我草原战士,最擅长长途奔袭,不但杀伐骁勇,而且最为吃苦耐劳。”

    “如果,我以一万草原战士兵出淮北,一人三马,再带上足够的干粮,恐怕用不了半个月就能到达汴梁附近。到了那时候,不愁桐伯山的守军不回援汴梁!”

    孟珙眼前一亮,道:“大王的草原战士,能做到此事?”

    “当然。”

    这个时代的草原战士,最擅长的就是无后勤作战了,也最擅长长途奔袭。

    在这点上,是汉军八旗无论如何训练,也比不了的。

    草原战士自带腌制肉干、乳酪等高热量便携食物,完全可以十天半月不升火,补给需求极低。

    必要的时候,他们仅仅饮马奶就能凑合。

    他们甚至可以把一块鲜肉放在马鞍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后,肉质松软一些,就直接开吃。

    连鲜肉和马奶都没有也可以,草原战士可以直接刺马饮血,解决饥渴的问题。

    这玩意儿怎么训练?

    只能说,草原的艰苦生活,形成了草原战士的饮食习惯。而这种饮食习惯,又最适合长途奔袭。

    在历史记载中,蒙古军队穿越克孜勒库姆沙漠,依靠马奶和随身干粮就完成了千里奔袭。

    沙漠中都能坚持,就更别提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