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304章 谣言四起

第304章 谣言四起(1/1)

    北路大军拿下平户后就按兵不动,做出等待命令的模样。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突然流传一个谣言。

    “听说了吗?德川家康把北九州以南的地方都给了大明,请大明出兵呢?”

    “听说了!还听说德川家康要废了天皇陛下,自己当皇帝呢?”

    “真的吗?”

    “真的,我二舅的三姑妈的四姨夫的五舅姥爷的大侄子说的!他在大明商铺里做工的!”

    ……………………

    反间计,这一计谋听起来似乎有些烂俗,但它却能在三十六计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呢?

    其实,反间计之所以常常被人使用且屡屡奏效,关键在于它考验的并非计谋本身,而是人性。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使得人们在面对利益、权力等诱惑时,往往容易产生猜疑和背叛。

    就拿丰臣秀次和德川家康来说,丰臣秀次之所以不相信德川家康,正是因为德川家康此人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回顾历史,在朝鲜战争时期,二十万大军被困釜山,德川家康趁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出兵偷袭名古屋。而当时负责领兵的正是丰臣秀次,若不是德川家康的这一偷袭,丰臣秀吉或许也不至于被逼得自杀身亡。

    要知道,在日本,丰臣秀吉的威望可谓是极高,甚至比天皇还要尊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这无疑让人对德川家康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恨。

    不仅如此,在后来与明军的谈判中,割让石见银矿以及支付战争赔款等事宜,也都是由德川家康一手包办。更令人诧异的是,大半年前大明主动归还石见,而这一好处竟然也落入了德川家康的囊中!

    综合以上三点,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此次明军进入日本与德川家康毫无关系。

    毕竟,所有的好处都是他拿,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让人对他心生警惕呢?

    ……………………

    丰臣秀次对这些谣言其实并不是完全相信,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然而,以浅野幸长为首的激进派却对德川家康充满了鄙夷和愤恨,他们早就对德川家康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就连一向温和的宇喜多秀家,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再对这位老谋深算的对手保持信任。

    对于这些丰臣秀吉的旧部来说,除掉德川家康已经成为了他们深埋心底的执念。他们认为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却背叛了丰臣秀吉的信任,这种背叛让他们对德川家康的恨意甚至超过了对明军的敌意。

    这些人多次向丰臣秀次上书,强烈要求趁着明军尚未抵达之际,先将德川家康除掉,然后再从长计议。他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丰臣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不受损害。

    面对如此激烈的要求,丰臣秀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不答应这些人的请求,恐怕这些人真的会不顾一切地发动兵变。他们可能会先将他控制起来,然后强行出兵攻打德川家康。

    在日本战国这个乱世之中,下克上的事情屡见不鲜,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冲突常常导致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丰臣秀次此刻正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

    更何况丰臣秀次的嫡系兵力非常薄弱,如果失去了秀吉旧部的支持,那么他别说要与德川氏抗衡了,就连能否保住自己都还是个未知数呢。

    所以,要想凝聚秀吉留下来的所有力量,就必须要了却这桩夙愿,也就是要彻底消灭德川家康。因此,尽管丰臣秀次的心中还有些忧虑,但他也不得不下令出兵了。

    到了四月,丰臣军和德川军连续进行了三场激烈的血战。双方都死伤惨重,战场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损失的兵力也不计其数。然而,战局却慢慢地开始向丰臣军倾斜——德川军开始一步步地后退,他们的阵地也一个接一个地失守。

    面对丰臣秀次如此“愚蠢而勇敢”的行为,德川家康简直是暴跳如雷,但同时又感到无可奈何。最后,他只能暗中把井伊直政召来,一起秘密商议退路。

    要知道,德川家康向来有一个“好习惯”。

    一旦形势对自己不利,他就会果断地抽身而退。

    这种看似狼狈的“跑路”行为,实际上却是在乱世中最实用、最明智的生存之道。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