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我大唐同姓不婚,违者,婚约无效,杖三十;若是不出五服通婚,以奸论处。
孙儿不明白,那位河清县子为何苦苦相逼,孙儿与河清县子皆是李姓,根本不能通婚的。
还有,若是孙儿没记错,我皇家和河清县子皆出自赵郡李氏,请宗正寺调查河清县子与孙儿间是否出了五服,若是没出,也需按律治罪。”
“这个,可是有的?”李渊疑惑地看向长孙无忌和储遂良,因为《唐律疏议》正是这二人为首编撰的。
“回禀太上皇,确有此条。”长孙无忌和储遂良两人同时出班朗声奏道。
这可是写得《唐律疏议》中的条文,白纸黑字,谁要是不信回去查阅便是,因此二人说得极为肯定。
窝草,同姓不婚自周朝便有规定,只是其后千百年来,礼崩乐坏,被世人忽视。
李渊即位后,重拾此礼,《唐律疏议》乃是武德七年颁发的。
只是两年后李渊便即下台,《唐律疏议》到目前的贞观二年也不过四年,朝政更迭,执行时间又太短了,而千百年来的思维惯性是强大的,殿内群臣还是有不少知道《唐律疏议》有此条文,但都是下意识地忽略了。
即使李渊这个《唐律》最终审定者、长孙无忌、储遂良这样的制定者都忘了,更何况他人。
丹陛上站着的李渊,此刻却是满脸通红,尴尬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