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摆摆手表示够了,甘明看着,又加了两个菜。
“陈钰,不得不说你的选择非常的正确。”
甘明对着陈钰说道。
“你是说我从供销社辞职的事情吗?”
“是啊,供销社没有多少好日子了,我们省城的很多供销社,已经关闭了。你就算是在供销社继续待下去,说不定哪一天也得下岗。”
“是啊,今年不是到处单位都在加工资吗?我们供销社一分都没得加,领导说了,还加工资,不往下降都不错了,说不定再过一段时间,还真得下岗一批人。现在我那些原来的同事,可佩服我了,说我有远见。”
“确实,在去年年底辞职,是很有远见,我们小县城一切的变动都是滞后的。”甘明点点头。
“这得感谢林巧,是她,拼命劝我辞职和她一起开店,而且为了证明供销社没有前途,她还带着我去海东,去看了那边供销社的情况,所以才坚定了我辞职的心。”陈钰说这个话的时候,看着林巧,眼神真挚。
她是真的感谢林巧,从某种意义上说,林巧就是改变她命运的人。
“不用感谢我,我也是为了我自己,你来和我一起开店,我得省多少力气啊。”林巧微笑。
甘明有些惊讶:“林巧,你是怎么知道供销社的情况的,还特意带陈钰去看海东的供销社,是你去海东进货的时候,碰巧看到了那边供销社的情况吗?”
“不是,其实是我女儿提醒我的。”
“恩月?”陈钰和甘明异口同声的问道。
但是,又觉得很正常,这毕竟是林巧那个聪明的近似妖孽的女儿啊,感觉她随便说出什么话,都不觉得奇怪了。
“是啊,她喜欢看书,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她告诉我,供销社未来一定是会走向没落的。”
甘明由衷的佩服:“小小年纪,你的女儿是真了不起了。”
这时候,菜陆陆续续的上了,大家开始品尝了起来。
甘明推荐的店果然是不错,每一个菜都是那么精致,色香味俱全,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甘明,你来这边是?”林巧问道。
“我最近在这边联系了一个鞋厂,准备定制一批鞋子,销往国外,这次过来是来看一看,产品的质量怎么样,合格不合格。”
陈钰惊讶的问道:“你都开始做国外的生意了?”
“是啊,我们公司一直都是有这项业务的。”甘明点了点头。
林巧抓住机会,问了个问题:“甘明,你经验多,我大姐夫呢,现在是摆摊卖卖衣服和鞋子,生意也还行,所以他和我大姐想盘一下店好好干,但是他不想卖服装,想去海东看看,最好是能卖一些县里目前没有的东西,你能不能给点建议啊?”
其实,大姐夫早就想问了,只是不好意思问,他感激的看了一眼林巧。
甘明思索了一下,问道:“姐夫,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大姐夫放下筷子,有点紧张,说道:“我也没有想过,也没经验,我本来是想去海东看看,听说那边的新鲜东西比较多。甘总您有经验,给我指导指导。”
“姐夫,你叫我甘明就行。”甘明看到大姐夫这拘束的样子,又强调了一遍:“在省城,我看到这一两年比较赚钱的行业,应该是家电行业,但是这个投资很大,不太适合你,但是,你可以卖衍生产品。”
“什么衍生产品?”三个人都疑惑了。
“比如卖磁带,现在很多人结婚,不都流行要三转一响吗?”
三转一响,是这个年代流行的结婚时年轻人们向往的四样东西,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是三转,一响前几年是收音机,现在逐渐转变成了录音机。
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四大件的说法,那就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
所以录音机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磁带店?”林巧想起了自己在海东给恩月买的随身听和磁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大姐夫也知道录音机,他们隔壁一户人家上个月就买了一台录音机,可嘚瑟了,每天晚上都会换几个磁带不停的放。
姐夫看了看林巧:“这能行不?”
“我觉得可以,咱们县城好像还真的没有专门卖磁带的店,供销社那边卖录音机的地方有卖,但是可选择的磁带很少。”
之前恩月想买几个新的磁带听听,所以林巧跑遍了县城去找,发现只有供销社有卖,而且品种很少。
“这个磁带贵吗?开一家这样的店,大概要多少钱啊?”
林巧想了一下,说:“装修应该可以简单一点,一两百应该够了,只是你卖磁带的店,肯定得买一台比较好的录音机,而且店里磁带的量肯定要大一些,有得选,大家才会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