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权征 > 第286章 李若

第286章 李若(1/2)

    长安城内,李俊赤红着眼,死死盯着长子李思。

    这个他倾注半生心血培养,满心期许能继承衣钵、横扫天下的儿子,此刻却成了他最失望的存在。

    “你为何要屠城?给我个解释!”李俊的声音里裹挟着难以遏制的怒火。

    李思垂着头,沉默如死寂,任父亲的质问在空气中回荡。

    李俊猛地抽出腰间佩刀,寒光一闪,虽然刀刃未开,但刀背重重落在李思身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你可知我们李家蛰伏多少年,才等来这复国良机?”

    “每说一句,刀背就落下一次:“你屠戮洛阳城百姓,这让中原人如何接纳我们?”

    “失了民心,还谈何入主中原、复兴我们大宋江山?”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若忍不住开口:“父皇,大哥或许也是事出有因……”

    “住口!”李俊怒目而视,凌厉的眼神让李若生生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李俊的目光又转回李思身上,怒意难消。

    随后,他看向李若,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作为次子,李若虽为庶出,却自幼熟读儒学经典,举止言谈颇有自己当年的风范,与性格迥异的李思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在他的内心之中,他其实是更倾向于李若的,但是李若的出身不行,一方面李若的母亲只是普通的女仆,而李思不一样,而且李思背后还有着北蛮呼延部族的支持。

    这也是自己建立李宋帝国的根基力量。

    然而此时李若的眼神露出一丝阴狠的表情,他虽然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表现的像个儒生,各种遵从礼仪什么的,但是他的内心也是有着很强的野心的……

    毕竟凭什么都是你的儿子,李思能得到的全力栽培,而自己却不行,反而只能给李思打下手呢?

    李若的这种表现,李俊是没有察觉的。

    “父亲,我军连战连捷,屠城不过是震慑大周帝国的雷霆手段,唯有如此,后续攻势方能如破竹之势推进!”

    李思猛然抬头,眼中燃烧着狂热的战意:“您不该急召我回长安!”

    “若能继续挥师东进,我定能率虎狼之师横渡长江,直捣建康,一举荡平北方!”

    “是您延误了千载难逢的战机!”

    李俊闻言,一声冷笑刺破凝滞的空气:“若不是我及时叫停,你这条命都要折在战场上!”

    他背负双手,在厅中来回踱步,玄色衣袍掠过青砖发出窸窣声响:“幽州铁骑、平州精锐、冀州还有着那个陈猛,你以为这三州的精兵悍将都是摆设?”

    他猛地驻足,指尖狠狠点向舆图上闪烁的红点:“你眼下的胜仗,不过是占了大周朝廷用人失当的便宜!”

    “那群酒囊饭袋带领什么兵马,也不可能赢得胜利的,倘若那杨元超重用石正,或者用那个宋襄,也不至于如此!”苍老的声音陡然拔高:“更别忘了,大周各地新心怀鬼胎,若是他们联合起来,你又如何能赢得了他们?”

    宋襄自洛阳城失守后,他就和他的搭档公孙正投诚了……而杨元超本来是想砍了他俩的,不过最后放过了他俩,虽然放过了这俩人,但是杨元超并没有重用这俩人……

    不过欧阳通迁都的时候,则是把这来人给带上了,因为宋襄的地位在南方是很有份量的,是十分需要宋襄的帮助,或者说是他家族的帮助。

    \"李思,你实在令我失望透顶!\"李君痛心疾首,目光如炬:“从今往后,战事无需你插手。”

    “留在我身边,多读儒家典籍,研习治国之道,莫要再碰兵戈之事。”

    “前线军务,就交由呼延成俊负责。”

    李思面露不甘,急欲辩解:“父亲,您……”

    “不必多言!”李俊抬手制止,语气不容置疑。

    这时,李若挺身而出,恭敬行礼道:“父亲,前线若无李氏族人坐镇,恐难服众。”

    “若大哥不便前往,儿臣愿代大哥出征,还请父亲恩准。”

    李俊闻言,陷入沉思。

    确实,将数十万大军交予外人,始终令人难以安心。

    虽说呼延成俊是内戚,但终究不姓李。

    思忖片刻,他看向李若,缓缓点头:“也好,就让你去。”

    “但记住,我军乃仁义之师,切不可重蹈覆辙。”

    李思神色一怔,目光落在李若身上。

    这个素来谦逊恭顺、整日与文人为伍的弟弟,此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他忽然意识到,这个看似与世无争的弟弟,或许并不像表面那般单纯。

    以往,他从未将李若视为竞争对手……自己精于骑射,通习六艺,深得父亲器重。

    而李若终日沉浸于文墨,与俘虏交谈,对自己也一向恭敬有加。

    但今日这番主动请缨,却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望着父亲不容置疑的神情,李思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