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勿虑,我军虽然处境不大妙,不过吕布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从最近几次对战可观出一二,吕布本部兵马从长安溃退之时,不足两万,分别投靠数人,都拒绝为其征兵。故而他本部兵马打了几次大战之后,剩下不了多少。其他的都是些各世家的私兵,吕布兖州毫无根基,军中粮草之重,全由各世家提供,等于是被各世家捏住了命门。据细作来报,各世家见吕布久战不胜。现在也是怨言颇多,明里暗里压扣军姿,吕布也恼怒不已,军中不开战也是。一天两顿稀饭,估计也撑不了多久。”荀攸出列言道。“嗯,攻打所言甚是,想那吕布勇则勇矣,却是莽夫一个。若不是陈宫、张邈之辈出谋划策,安能支撑到今日?为今之计,休战吧,传令,明日撤军。”曹操面容一肃,下令道,众人皆应诺,武将夏侯惇欲言又止,看见众人字出帐篷离去,却也只能作罢。
吕布大营中,吕布在中军大帐中暴跳如雷,“公台,那些世家大族想干什么?当初我吕布占据兖州时,他们可没少占好处,可看现在战事不顺,一个个抠抠搜搜的,现如今军中无粮,士卒连饭都吃不上。今早上成廉前去讨要军粮。那些王八蛋不给粮不说,还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什么三姓家奴,天下第一,狗屁的第一,第一乌龟才对,你听听这叫什么话?”“温侯先消消气,现在战事焦灼,各世家消耗都极大,又久不能胜,况且现如今又遭蝗灾,难免各个世家有怨言。不过温侯勿虑,想到曹贼的情况跟我们一样,我想不日便会退兵。既然这些世家这么不待见我等,好在我等在定陶早已留了后手,那我等退兵至定陶,以那里的储备,定可度过目前的困局,待来年粮熟再与曹操决战。”旁边的一位中年文士开口道,此人正是陈宫字公台,自从义释曹操,以为曹操是一位明主,打算追随于他,可看到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正因为曹操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看清楚了曹操的真面目,转而觉得不值得自己追随,毅然与他分道扬镳。后来曹操为父报仇,攻打徐州成功,看准时机与张淼联合张扬以及兖州各大世家,(此时,吕布正在张扬处,只因张扬与吕布是同乡,故而吕布投靠于他。)奉吕布为兖州之主,起兵十万(其实只有5万不到),攻略兖州各郡县。不久之后,除了东阿,甄城,范县在荀彧、程昱等人的死守下,难以攻克,其他郡县均落入吕布之手,但随着曹操回军,双方大战数月,死伤惨重。现已然入冬,又遭遇蝗灾肆虐,士兵食不果腹,战心全无,自己这边各大世家要互扯后腿,搞得众将士怨声载道,所以现在只能撤军。正在商议间,忽有探马来报,说曹操有异动,有撤军迹象,成功松了一口气,和自己所料不差。果然,敌军的情况与自己一般遭遇。嗯。“温侯,既然曹军撤了,咱们也没有必要留在此地了,下令撤军吧。”陈宫对吕布进言道,吕布也是无奈,只能下令翌日撤军前往定陶。
淮南寿春城一所宅邸,一位容貌俊美的男子跪坐于厅堂正中,端着酒碗与众人畅饮,面前的案上放着几样菜肴,还有一个锦盒。“伯符,真的决定这样做了吗?”一位面容坚毅的,长须中年人问道。原来,厅堂正中此人正是孙坚之长子孙策,人称“江东小霸王”,一杆霸王枪在年少时便已在军中创出诺大的名气,向他问话的中年人,正是昔日孙坚部下黄盖,黄公覆是也。其余的还有四人,分别是程普、韩当、朱治,孙权。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