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1月2日。
莫斯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阿尔沙夫帝国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旨在对阿尔沙夫帝国去军事化。
在莫斯科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近卫第20集团军下属的两个师级单位兵分两路,直扑阿夫沙尔帝国的首都。
阿夫沙尔帝国军作战态势图
阿夫沙尔帝国军主力全部在喀布尔和美军交战,莫斯科近卫20集团军的突袭,直接打在了阿夫沙尔军的命门上。
马什哈德作为阿夫沙尔帝国的首都,同时承担着军队后勤中心的任务——拉卡政府运输的大量物资,全部集中在这个城市周边的城镇。
……
拉卡空军部署在马什哈德空军基地的歼16中队全部被路明抽调到阿曼边境,用以压制美军和日军的空中力量。
现在,阿尔沙夫帝国军无力同美俄两国空军争夺制空权。
空军兵力的缺失,让马什哈德的天空像是被撕开一道无形的口子,冷风裹挟着沙砾灌进阿尔沙夫旅士兵的钢盔。
哈桑趴在断墙后,望着远处俄军装甲集群扬起的烟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步枪枪管 —— 他知道,此刻如果有一架战机掠过天际,那些横冲直撞的坦克就不会如此肆无忌惮。
但拉卡空军的空中力量,早已成了战场上最奢侈的奢望。
地面传来剧烈的震动,俄军的冰雹火箭炮又开始了新一轮覆盖。
阿尔沙夫旅的防御阵地在炮火中像惊涛骇浪里的破船,士兵们只能蜷缩在临时挖成的散兵坑里,听着炮弹呼啸而来的尖啸。
一名年轻士兵抱着脑袋哭喊。
“飞机呢?我们的飞机在哪里?”
没人能回答他,拉卡空军的战机只能勉强支撑马什哈德空军基地周边安全,难以对地面有效支。
如今能指望的,只有马什哈德空军基地那 16 架歼 11B。
可歼 11B 有自己的难处。
路明在这个区域并没有部署系统基地,所有战机的补给和后勤只能通过运输。
在战斗开始后,它们的燃油和弹药都得精打细算,每天升空巡逻的架次屈指可数,任务也被死死框定在喀布尔境内 —— 那里是阿尔沙夫帝国地面部队最后的安全区,一旦失去空中掩护,防线可能会瞬间崩塌。
在俄军行动初期,两架歼 11B 冒险出击,想对行进间的俄军坦克群进行打击,但刚进入战场就被俄军的s400防空导弹营锁定。
同时,他们还遭遇了8架俄军苏30战机的驱赶,面对地面防空体系和俄空军的双重压制,他们最后只能悻悻返航。
而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对马什哈德空军基地的打击,牵扯了阿尔沙夫防空旅的精力。
地面防空面对战术导弹的来袭,总会出现遗漏。
在伊斯坎德尔和远程火箭炮的双重打击下,马什哈德空军基地遭到了多枚火箭弹的打击,这让本来就全负荷运营的空军基地雪上加霜。
现在阿尔沙夫天空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位于周边野战机场的12架米格29战机。
而他们肩负着防守马什哈德空军基地的防守重任,同样没有余力支援前线。
随着阿尔沙夫境内空军实力的失衡,俄空军越发的猖狂起来。
阿尔沙夫旅的地面工事在轰炸中不断坍塌,士兵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填补防线的漏洞。
哈桑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他知道,没有空中支援的防御就像没有屋顶的房子,无论地面的抵抗多么顽强,终究挡不住狂风暴雨的侵袭。
马什哈德的天空依旧阴沉,那些本应翱翔的战机要么困守机场,要么无力驰援,只留下地面上的士兵在绝望中苦苦支撑,用生命延缓时间。
随着阿尔沙夫帝国的兵力逐渐收缩,近卫20集团军迅速突破边境的防线。
俄军装甲集群碾过结冰的河沟时,第 144 近卫摩步师的士兵能看到远处清真寺的金色穹顶。
至此,马什哈德巷战以陆军之间的交锋开幕。
然而,俄军在进入马什哈德后,迅速遭遇了阿尔沙夫帝国军的当头一棒。
两辆俄军的 T-72B3 坦克刚碾过城郊的检查站,三辆装满炸药的皮卡突然从侧街冲出。
伴随着“马赫迪万岁!”的嘶吼声,自爆车撞向坦克,殉爆的火光将半个街区染成橘红色。
这个下马威,彻底激怒了俄军。
他们疯狂的对城内的守军倾泻着火力,发泄着心中的恐惧。
然而,阿尔沙夫旅也不是软柿子,论硬碰硬,克隆人武装从来没怕过。
在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他们开启了最残酷的巷战。
阿尔沙夫旅把民房改造成射击阵地,在墙壁上凿出机枪射孔,楼梯间堆满了捆着雷管的煤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