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十三顶锃亮的军帽。
伦敦舰队的将军们列队走来,藏青色礼服上的金穗与勋章在阳光下晃眼。
两名中将挺着微微发福的肚腩走在最前,胸前的绶带从肩头垂到腰间;四名少将紧随其后,皮靴踏在石板路上刻意发出整齐的声响;七名准将则努力挺直腰板,试图用肩章上的银星遮掩眉宇间的局促。
“那是‘邓肯’号的舰长?”
有记者对着镜头低语。
“去年在朴茨茅斯港,他说45级驱逐舰能顶住任何饱和攻击。”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此刻的将军们正面临比战场更难堪的时刻 —— 他们要向一支曾被欧洲蔑视的武装力量递交指挥刀。
受降台前,库尔德军官的制服简洁而笔挺。
当库尔德指挥官抬手示意时,皇家海军中将的动作出现了微妙的停顿。
他摘下白手套的指尖在颤抖,却仍刻意保持着皇家海军特有的傲慢。
那柄镶嵌着家族纹章的指挥刀被他双手捧起,刀鞘上的镀金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仿佛还在炫耀着百年前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荣光。
“按规矩,该由胜利者接过。”
库尔德指挥官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广场,也顺着卫星信号传到全球千万个屏幕前。
镜头捕捉到了戏剧性的一幕:当伦敦将军们依次弯腰递刀时,他们的皮靴跟仍习惯性地磕出 “咔哒” 声,仿佛这不是投降,而是在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检阅。
有位准将甚至在刀被接过去的瞬间,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领结。
他指挥的那艘机敏级核潜艇,本该由中校执掌,却因战时高配成了准将座舰。
结果连人带船被堵在海底,没发射一枚鱼雷就升起了白旗。
“他们的指挥艺术全用在保命上了。”
后排的库尔德士兵低声调侃。
这话一点也没错,当导弹撕开两栖攻击舰的舰体时,舰队司令正躲在装甲指挥室里发加密电报。
鹰击12掠海而来时,驱逐舰的准将舰长已提前穿上了救生衣……
十三名将军,在整支舰队被打成火海时,竟无一人负伤。
闪光灯如骤雨般落下。
当最后一柄指挥刀被放入红木托盘,广场上空突然响起某国的国歌。
将军们的肩膀齐齐垮了一瞬,镀金肩章在国歌旋律里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他们疑惑的听着这个有些熟悉的旋律,不明所以。
直播屏幕上,全球观众懵逼的看着眼前的场景……
镜头扫过广场外摆放的一枚东风21d残骸—— 那是特意从海底打捞上来的。
此刻,却成了这场仪式最锋利的注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