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23章 火炮初试

第123章 火炮初试(1/2)

    周怀民愣了一下,释然笑道:“行,大嫂,那你们继续,我给她俩买了点吃的。”说完,转身去了主院。

    三妹和小翠正在院里玩玻璃珠,二柱在草席上乱爬,见周怀民进门,雀跃喊道:“二叔!二哥!”

    “一人一包!别喂二柱啊!”

    两人拆开心满意足的吃起来。

    “你们最近学的什么?和我说说。”

    “张先生走后,禹先生也教了我们算数,现在我们能写字,能算数。”

    “这段时间开心不?”

    “你们走了之后,一点都不开心,也没人和我们玩。就连大嫂平时也请教陈先生识字去。”

    门外刘世芳红着眼睛,急步走来,拉着周怀民的胳膊:“去屋说。”

    两人进屋,刘世芳砰的一声把门关好,两个孩子吓了一跳,互相看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周怀民惊诧道:“大嫂,你咋不练了,这是做什么?”

    刘世芳坐在太师椅上,张嘴欲言,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又要说些什么,看着周怀民无辜的眼神,鼻头一酸,胳膊搭着椅背,呜呜痛哭起来。

    周怀民默然坐着,看着她哭了一会,到门后的脸盆里取来毛巾,递给她。

    “大嫂,你啥也不用说,我都懂。我只想和你说一句话。”

    刘世芳接过毛巾,擦了擦脸,转过来身,低头抽泣。

    “不要让死人为难活人,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刘世芳抬起头,双眼通红,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你不怪我?”

    又哭道:“我对不住你大哥,他去世一年还不到。但是我……但是他常年在外,我自嫁过来,和他在一起,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两三个月,我……”

    周怀民叹了一声,指着屋里又指着院里:“我怪你什么?我只希望你看到这个院,内心是幸福的,而不是觉得这里就是你的坟墓。”

    他也干脆把话挑明了:“不管是陈先生,还是别的什么人,只要你和他是真心的,我给你们办一场漂漂亮亮的大婚。”

    刘世芳擦了擦泪,惊慌道:“不,不,你别说了,我再想想。”

    周怀民道:“大嫂,不要让死人为难活人。人活这一辈子,也就这几年好日子,别管村民说什么,我给你做主。我还有事,去格物堂一趟。”

    周怀民出了屋门,对两人道:“没事,我们商量大人的事,你们好好玩。”

    一路上心思不定,来到格物堂。

    格物堂内竟然空无一人,周怀民有些疑惑,左右看了也没一个人。

    只听远处后山里“砰”的一声巨响,还在山谷间有些许回音,吓他一跳。

    不远处的一些村民纷纷跑到路上,面色有些惊惧,向后山那里看。

    周怀民匆忙往后山走,在葫芦谷旁边的一个山坳里,见一辆板车上坐着一门大炮,格物堂的二十多个人围着远处土崖指指点点。

    “可是试射成功了?”周怀民急步向前,惊喜道。

    苏绍喜和宋斌很意外,忙拉着他,指着土崖:“成了!百米外的几块厚米板已经被打出来了很多小洞。”

    周怀民大喜:“我去看看炮!”

    一众人又跑回大炮那里,周怀民抚摸着这个新铸的钢炮,检查了内壁,未发现有什么气泡,钢质紧密。

    周家沟煤焦厂、周家沟冶铁厂、格物堂、白窑工具坊加起来两百多名从业工人,经常在一起频繁交流和试错一些新想法,并由宋斌负责整理成实验记录,以备参考。

    此炮整体的退火和冷却处理的还是不错。

    苏绍喜介绍道:“此炮为野战炮,炮重一百五十斤,炮管长三尺六寸(1.1米),口径2寸5分(约7.6厘米),可装填霰弹。”

    周怀民兴奋道:“再来一炮!”

    一工匠用火药勺将定量火药倒入炮膛,用推弹棍轻压实,确保药室密实,装填霰弹,用装填杆顶紧。将火绳插入引火孔。

    一切准备妥当后,点燃火绳。

    “砰!”后坐力让炮身后退不少。

    “你们这个炮车,感觉还是有改进的余地,如果能方便的拆卸抓地,炮的射程是不是会更远一些?”

    宋斌道:“我们也想到了,前些天和白窑工具厂的老刘一块来试炮,提出这一块的想法,他们琢磨去了。”

    周怀民点了点头,又道:“哨长周德旺和我说,咱的火药威力太小,是不是配比有什么问题?”

    负责火药研制的宋斌道:“我是按你提供的配方来称量配比的。”

    “我写的也只是参考,因为我们对硝、硫提纯的工艺不同,所以具体比例还需要灵活的调整,另外,我觉得刚才装填火药时,塞的太密实,就像咱烧火做饭,引火时肯定要留一些空隙,才好引着火,对吧?”

    一群人想了想,是这个理。但该如何改良呢?

    周怀民道:“可以尝试把粉状的火药颗粒化,用水、面汤把火药调成糊状,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