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451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韩国公前来请罪

第451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韩国公前来请罪(1/2)

    丹书铁券具体能怎么用,决定权都在朱元璋的手里。

    可李善长不犯谋逆通敌的重罪,这丹书铁券就是保命符!

    依朱标来看,要是李善长真会像救李存义一样,使用丹书铁券,不如把这个保命符收上来。

    “韩国公护短心切重情义,是人尽皆知的事,父皇应该成全了韩国公的美名,没有了丹书铁券,我们大明朝野内外,应该也就没有这么多糟心的事了。”

    朱标咬紧牙关,硬生生地逼红了双眼,抬头与父皇对视。

    朱元璋感觉到标儿好像有针对李善长的意思,此时想起了昨日自己下令,让李家三个后生从京营调入神机营的事,李善长可能是从这件事上,推断出自己有所动作,这才在城外蹲守……没等他理清来龙去脉,抬头对上标儿通红的双眼,他的怒火腾地一下窜到了房顶。

    “砰!”

    朱元璋拍案而起。

    “标儿你说得对,这次的事,咱全权交给你来办,哪怕是查到他的身上,只要能让他认错,咱也要将他法办了!”

    知道是锦衣卫办皇差还敢追出去三十里。

    光凭藐视皇权这一点,就够李善长喝一壶的。

    再说了。

    他顾及旧情,到时候收了丹书铁券,断了李善长借机保命的念想,往后就能够安安生生的呆在韩公国府,不理朝事,踏实养老了。

    朱元璋心想:只要这位大明的萧何,知道认错收手,不再贪恋地位权势,过个两三年,咱就把李祺召回京来任个闲职袭爵,让李祺陪着李善长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不是他心慈手软。

    而是李善长,也曾为他呕心沥血,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

    “标儿,咱不是汉高祖,更不是宋太祖,咱老朱家做事坦坦荡荡,不能让百姓戳咱脊梁骨,更不能寒了天下义士的心,要是把民心搞散了,再想聚起来,就可能不是大明朝了。”

    “父皇教诲的是,儿臣懂得分寸。”

    朱标知道不可能抓住李善长实际的罪证,在夺了丹书铁券、削了爵位以后,再置李善长于死地。

    所以他的目标不是让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功臣去死,而是,围魏救赵!

    世人皆知韩国公之功。

    可世人分不清李家子弟哪个是哪个。

    只要李家只剩下李善长一个孤家老人,还用担心他再次搅弄风云吗?

    ……

    京营。

    徐达听说李善长来了,就在营地外等着,大感意外。

    他沉吟片刻,对着前来通报的士兵认真询问。

    “是韩国公有事派了人来找我,还是他亲自来的?”

    “回禀将军,韩国公他老人家就站在太阳底下等你呢。”

    连一见这缘的士兵,都忍不住用埋怨的语气,控诉徐达思考的这片刻工夫。

    徐达知道,韩国公绝对不是给了这个士兵什么好处,才让这个士兵冒着以下犯上的风险,替其说话。

    而是韩国公有这样的本事。

    “本将军手头还有事务要处理,你先去把韩国公请进来。”

    “是!将军!”

    士兵乐呵呵地走了。

    徐达苦笑着摇了摇头。

    “无事不登三宝殿。”

    “将军,韩国公不会是过责问你的呢?”

    亲兵队长很担心。

    徐达被逗笑了。

    “要是来责问我的倒好了,大不了让他发几句牢骚,怕就怕,他是来替家中的孙儿请罪的。”

    身为武将,徐达不喜欢与李善长这样,浑身长着八百个心眼子的人打交道。

    可谁叫以前,李善长不光是陛下身边的能臣干吏,还掌管过一段时间的粮草后勤,当时他可没少承李善长的人情。

    不光是他,淮西的老乡们,不论文臣武将,脾气都很大,经常这个看那个不顺眼,有时候脾气上来,连差事都会受影响,当时也全靠着李善长从中撮合。

    徐达想到李善长等会儿,要给他出难题,恨不得今天没有来过军营。

    “去把顶替李家三人的任命,传达给这三位小将。”

    徐达先按照自己的节奏,把军中事务处理完。

    几乎是亲兵队长前脚离开,李善长后脚便匆匆赶来。

    没等徐达出帐迎接,李善长就不管不顾地冲了进来,朝着徐达拱手一拜。

    “徐将军,老夫前来请罪了!”

    这一言一行这么生分,这哪里是请罪。

    分明是要把徐达架在火上烤。

    徐达连忙走到帐门前,朝着李善长抱了抱拳,愧疚不已。

    “百室兄,军中事务繁忙,没能前去大门处迎接,让你久等了,快请坐,请上坐!”

    “不敢不敢,老夫说几句话就走,不敢叨扰徐将军。”

    李善长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帐内。

    这是徐达住宿和办公的地方,但不在此开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